[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的带连廊互通式车站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0845.6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2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顾民杰;赵晓梅;张雅贤;李奇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3/00 | 分类号: | E04H3/00;E01D1/00;E01D19/00;E01C1/04;B61B1/00;E01B2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悬挂 轨道交通 带连廊 互通 车站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的带连廊互通式车站系统,路中分隔带设置若干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系统包括支撑在路中分隔带墩柱上的站厅层和站台层结构,站厅层与道路两侧人行道或建筑物之间设人行天桥,站台层下方设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纵梁,以及与纵梁垂直设置的若干道横梁,若干道横梁与对应的墩柱连接,纵梁分别将所受站台层、站厅层恒载和活载传递到横梁,最终通过墩柱传递至基础;所述站厅层包括进、出站闸机,票务服务室,设备用房及布置在两侧用以上行至站台层的人行楼梯及电梯,站厅层和人行天桥通道布置在相邻两墩柱之间,站厅层上方横梁设置在设备用房墙体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的带连廊互通式车站系统。
背景技术
悬挂式轨道交通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占地量少、线路适应性强、工程周期短等优点,能够很好的满足中小运量城市旅游和通勤交通的需要。
车站是供使用轨道交通的乘客上下、候车及换乘的场所。在轨道交通线网构架中,车站起到了锚固作用,是轨道交通线路的电气设备、信号设备、控制设备等集中的场所,也是运营、管理人员工作的场所。
高架车站位于地面上,因此建筑要和城市的风格、周围的环境相协调。高架线路一般建于城市道路的中心线,可设置在绿化隔离带内,乘客从道路两侧人行道,通过天桥进入高架车站,同时天桥兼作人行过街通道,联系两侧物业,形成良好的城市步行系统,提高周边商业、物业的活力和价值。
在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传统路中高架车站通常采用路中跨座式高架车站的方案,受建筑结构限制,属于大体量建筑,对道路上方空间影响较大,景观效果较差。同时,传统车站将设备用房放置在路边,需要占用道路周边地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悬挂式轨道交通的客流量特点,设计一种带连廊互通式车站系统,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减少整体工程量,实现轻巧、简洁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的带连廊互通式车站系统,路中分隔带设置若干墩柱,其特征在于,悬挂式轨道包括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纵梁,与纵梁垂直设置有若干道横梁,纵梁通过横梁与对应的墩柱连接,所述车站系统包括站厅层和站台层,站厅层与道路两侧人行道或建筑物之间设人行天桥,站台层设置在设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纵梁上,站台层设置于纵梁下方,纵梁分别将所受站台层、站厅层恒载和活载传递到横梁,最终通过墩柱传递至基础;所述站厅层设置有进、出站闸机、票务服务室、设备用房及布置在两侧用以上行至站台层的人行楼梯及电梯,站厅层和人行天桥通道布置在相邻两墩柱之间,站厅层上方横梁设置在设备用房墙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站台层的两端设有人行通道,从车底限界以下穿越,连接两侧站台,满足消防疏散和方便乘客换乘对向车辆的需求。
进一步地,人行天桥上设顶棚,避免行人受雨雪天气影响,形成良好的城市步行系统。
进一步地,由于悬挂式轨道交通客流量适中,所述站厅层纵向长度为站台层的1/2,使车站建筑体量大大减少,同时站下空间更加通透,实现轻巧、简洁的景观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人行天桥两端设人行楼梯,必要时可设自动扶梯、无障碍电梯,连接两侧人行道或建筑物,方便行人通行,人行天桥连廊与站厅层相通,并在靠近站厅层位置设自助售票、充值机。
进一步地,车站体积小于5000立方米,这样就可不设室内消火栓系统,从而避免设置水泵房、消防水池或高位消防水箱;进而,一方面使车站建筑实现更为轻巧简洁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节省占地面积和投资造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08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