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力松弛加速试验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0974.5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5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新;李国华;孙晓丽;张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20 | 分类号: | G01N3/20;G01N3/06;G01N3/02;G01N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沈栋栋 |
地址: | 31503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力 松弛 加速 试验装置 方法 | ||
1.一种应力松弛加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控箱,所述温控箱内设置有温控腔;
若干弯曲试验组件,若干所述弯曲试验组件设置于所述温控腔内,其中所述弯曲试验组件包括上加载压头、下支撑刃以及升降杆,所述上加载压头与所述下支撑刃相对设置,所述下支撑刃背离所述上加载压头的一侧连接有所述升降杆,且所述下支撑刃能沿所述升降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压力传感装置,所述压力传感装置设置于所述温控箱的外部,且所述压力传感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储存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升降杆背离所述下支撑刃的一端接触,此外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数据处理储存器信号连接;
位移升降装置,所述位移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背离所述升降杆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力松弛加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试验组件还包括上夹板、下夹板以及活动平台,所述上加载压头固设于所述上夹板,所述下支撑刃固设于所述活动平台,所述活动平台位于所述下夹板的上方,所述升降杆穿过所述下夹板的通孔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接触,且所述活动平台能沿所述升降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地靠近或远离所述上夹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力松弛加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试验组件还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左支撑架、所述右支撑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力松弛加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试验组件包括用于测试未加工金属带材的第一弯曲试验组件,用于测试加工弯折后金属带材的第二弯曲试验组件,所述温控腔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弯曲试验组件或若干第二弯曲试验组件,或两者的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力松弛加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弯曲试验组件中,所述上加载压头和所述下支撑刃为棱锥状,且所述下支撑刃设置有两个,所述上加载压头到两所述下支撑刃的距离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力松弛加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上加载压头的刃角β和所述下支撑刃的刃角α为60°±2°,刃口半径为0.1-0.15mm,两所述下支撑刃之间的距离为试验厚度的100-150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力松弛加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弯曲试验组件中,所述上加载压头为长方体状,所述下支撑刃设置有一个,且所述下支撑刃为四棱台状,所述上加载压头与所述下支撑刃相互正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力松弛加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刃的底角为4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力松弛加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箱的下方设置有放置架,所述压力传感装置和所述位移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放置架内,且所述压力传感装置的数量、所述位移升降装置的数量分别与所述弯曲试验组件的数量相同。
10.一种应力松弛加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试样;
步骤2、将所述试样放置于所述下支承刃上;
步骤3、开启并加热所述温控箱,使所述试样加热到设定的温度值,进行弯曲试验;
步骤4、上调所述位移升降装置高度,使得所述上加载压头接触所述试样并压紧所述试样,所述试样受到弯曲应力作用,发生变形,达到预设应力值后,停止移动所述位移升降装置,使其保持恒定的应变状态,并记录所述试样的初始应力值和变形量;
步骤5、所述压力传感装置感应应力值并实时记录所述试样在弯曲状态下的弯曲应力随时间的变化量,进而确认所述试样的应力松弛损失情况;
步骤6、试验时间到后,记录应力值,下调所述位移升降装置高度,所述试样变形量减少,当所述试样上受到的应力值显示为零时记录所述试样的永久变形量;
步骤7、根据所述试样试验前后的应力值或变形量,计算应力松弛率,表征材料的抗应力松弛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097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薄晶圆电镀、化镀整合工艺
- 下一篇:一种基于远程网络教育的智慧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