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双投料干法脱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1062.X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1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曲志明;孙金锂;柳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市正大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83;B01D53/75;B01D53/9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于振强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投料 脱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双投料干法脱硫方法,其解决了现有脱硫工艺塌床事故、脱硫剂板结堵塞现象、系统阻力大、脱硫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其设有脱硫剂输送系统、脱硫灰输送系统、脱硫除尘器和烟气系统组成,脱硫除尘器下端设有循环物料控制器和气固分离反应器,循环物料控制器将低活性脱硫剂送入气固分离反应器前端的入口烟道与高硫烟气进行第一次吸收反应,并通过气固分离反应器进行分离;脱硫剂通过脱硫剂输送系统送入脱硫除尘器与气固分离反应器出口低硫浓度的烟气进行二次吸收反应,脱硫剂在脱硫除尘器中变为低活性脱硫剂循环利用。本发明可广泛应于工业烟气、船舶发动机废气脱硫治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双投料干法脱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干法脱硫采用固定床反应器,通过脱硫材料吸附原理,从而达到脱硫的效果。采用催化氧化法一步脱硫,生成硫酸钙固体颗粒,工艺简单。但需要采用专用的脱硫剂,此种干法脱硫运行成本大幅高于半干法脱硫技术。
近几年,由于国家环保政策的推进,半干法脱硫因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在脱硫行业又掀起了一番热潮。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SDA旋转喷雾两种技术。
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适应性差,当烟气参数波动较大或系统需较频繁启停时,容易造成塌床事故;投料不均匀,即使采用目前的多点投料,也会造成局部投料不均,此种投料方式改变不了脱硫剂的反应活性;阻力大,由于脱硫塔底部增加了文丘里装置,从而增加了系统的阻力。
SDA技术主要是将脱硫剂浆液在高速旋转状态下喷入脱硫系统内,与含硫烟气接触并反应,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其主要不足有:
(1)需要严格控制喷入的浆液量,容易出现结块、堵塞等问题,甚至造成后续布袋除尘器的结露现象;
(2)由于需要严格控制喷入的脱硫浆液量,因此该技术不使用于二氧化硫浓度较高的情况。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适用性强,对烟气流量、SO2浓度、温度的变化适应能力极强,投料均匀并能增强脱硫剂活性,系统简单、操作方便的(半)干法脱硫方法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脱硫工艺塌床事故、脱硫剂板结堵塞现象、系统阻力大、脱硫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易塌床和堵塞、脱硫效率高的循环双投料干法脱硫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双投料干法脱硫方法,设有脱硫剂输送系统、脱硫灰输送系统、脱硫除尘器和烟气系统组成,脱硫除尘器下端设有循环物料控制器和气固分离反应器,循环物料控制器将低活性脱硫剂送入气固分离反应器前端的入口烟道与高硫烟气进行第一次吸收反应,并通过气固分离反应器进行分离;脱硫剂通过脱硫剂输送系统送入脱硫除尘器与气固分离反应器出口低硫浓度的烟气进行二次吸收反应,脱硫剂在脱硫除尘器中变为低活性脱硫剂循环利用。
优选地,脱硫剂采用气力输送加料至除尘器灰斗底部直接喷入脱硫除尘器除尘器箱体内,在布袋表层上形成一层脱硫剂滤饼层,当烟气经过布袋时布袋表层的脱硫剂可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最后一次反应。
优选地,气固分离反应器用于均风均料和分离物料,气固分离反应器纵向进气、侧面出气,固体经过气固分离反应器离心分离后大部分进入除尘器灰斗,气体进入除尘器上箱体经过布袋过滤后,经过引风机外排。
优选地,脱硫剂和脱硫灰输送系统主要采用气力浓相输送设备,高压气采用罗茨风机或压缩空气提供。
优选地,脱硫剂采用钙基脱硫剂或钠基脱硫剂,钠基脱硫剂为20~25μm碳酸氢钠粉末;钙基脱硫剂为氧化钙或者氢氧化钙。
优选地,脱硫剂采用钙基脱硫剂时,循环物料控制器内部增加工艺水,让钙基脱硫剂表面充分湿润,含湿度控制在3%-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市正大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市正大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10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