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HbA1c 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1796.8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5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曹成喜;田佑吏;查根晗;李红根;王宇兴;刘伟文;张强;刘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48 | 分类号: | G01N33/48 |
代理公司: | 苏州携智汇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8 | 代理人: | 温明霞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hba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HbA1c和血糖浓度为传感变量的红细胞平均寿命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定血样血液中HbA1c的浓度HbA1c(%)及血糖浓度[G],(2)将测得的HbA1c(%)及血糖浓度[G]代入公式计算得到血样红细胞平均寿命MRBCl,其中,MRBCl为血样红细胞平均寿命,HbA1c(%)为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浓度,[G]为血糖浓度,K为校正系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成本低廉,样本需求量低、避免潜在放射性暴露、感染和过敏危害以及避免了众多影响干扰等优点,具有更广的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体红细胞平均寿命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HbA1c和血糖浓度为传感变量的红细胞平均寿命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红细胞平均寿命的测定在缺血性贫血、遗传性贫血、药物性溶血、过敏性溶血、遗传性溶血、内出血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十分重要作用。如遗传性溶血和遗传性血红蛋白病的红细胞寿命较正常人的明显缩短(Higgins P J, Bunn HF.J.Biol.Chem.,1981,256,5204-5208)。患者脾功能亢进、组织器官慢性内出血、血液黏度增加、二尖瓣狭窄和血管硬度增加均能导致红细胞寿命下降。
已发展多种红细胞寿命检测技术,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荧光生物素标记法和内源性CO测定法等。放射性同位素(51Cr)标记法(Mock DM,Lankford GL, Widness JA,Burmeister LF,Kahn D,Strauss RG.Transfusion,1999,39,156–162)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51Cr标记红细胞,将其输注回人体;连续多日进行人体静脉血液放射性检测,通过检测放射性同位素衰减速率进行红细胞存活时间和寿命检测。该法被视作红细胞寿命测定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存在测量耗时(需一个月)、辐射暴露风险和检测费用昂贵等问题,一直很难推广应用。
荧光生物素标记法(Kuruvilla,D.J.,Widness,J.A.,Nalbant,D.,Schmidt,R.L.,Mock,D.M.,An,G.,et al.Pediatric Research,2017,81,905-910)系利用生物素标记红细胞,将红细胞输注回人体;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标记的人体红细胞进行连续多日检测,通过计数生物素标记的红细胞数量下降来分析红细胞寿命,除了测量耗时(需一个月)、检测仪器和费用昂贵和检测通量低等问题外,该方法有过敏和诱导抗生物素抗体产生风险。
CO呼气试验法是利用人体内源性CO来测定红细胞寿命,如专利 CN108663503A公开的智能检测红细胞寿命的方法。总体上人体呼出气体中约70%CO来自红细胞降解的血红素。原理上,通过测定内源性CO能够推测红细胞寿命。CO测量可由气相色谱法(Ma,Jie;Dou,Yanna;Zhang,Hanjie;et al.,Blood Purification,2017,43,200-205)或非色散红外光谱法(CN209529179U)来实现,与前二种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便捷性得到很大提升,但该方法操作复杂、受试者体验差,且样本前处理复杂,处理时间超过1天;尤其易受吸烟、肥胖、体重、心梗、肌肉坏死等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红细胞平均寿命检测存在的各种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HbA1c(%))和血糖浓度([G])为传感变量的红细胞寿命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成本低、样本需求量低,避免潜在放射性暴露、感染和过敏危害,以及避免众多影响干扰,具有更广的适应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HbA1c和血糖浓度为传感变量的红细胞平均寿命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17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