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花倒水莲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3156.0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8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潘争红;宁德生;李连春;符毓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734 | 分类号: | A61K36/734;A61P3/06;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赵徐平 |
地址: | 541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花 倒水 莲降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花倒水莲降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成分:黄花倒水莲提取物10‑20份、山楂提取物10‑20份、葛根提取物10‑20份和百香果种籽提取物10‑30份。本发明同时提供了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黄花倒水莲降脂组合物经体内、外药效学研究明确,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且显示出很好的协同增效的作用,并且本发明原料药食同源,安全、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降脂保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黄花倒水莲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国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是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主要因素。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统计,我国国民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高达2.9亿,而且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通常情况下,高脂血症表现为血浆或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学基础,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因此通过对机体内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关键因素进行干预,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疾病,预防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中医药对高脂血症的控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表明,中药对降血脂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标本兼治等特色,而且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毒副作用也明显小于西药。因此,降脂中药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许多单味中药已应用于批量生产,如山楂、茯苓、半夏、当归、陈皮、甘草、丹参、黄莲、女贞子、姜黄、川芎等。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降血脂作用与其所含的活性成分密切相关(如皂苷类、黄酮类、蒽醌类、生物碱类、多糖类、多酚类、不饱和脂肪酸类等),而且不同类型的功能成分的降脂机理各不相同,它们间可能存在协同增效或拮抗作用。
因此,如何从药材中获得所需的功能成分,并进行组合,实现不同类型成分发挥协同降脂的作用,是中药降脂药物开发利用亟需解决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花倒水莲降脂组合物,该组合物安全、有效降血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花倒水莲降脂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成分:黄花倒水莲提取物10-20份、山楂提取物10-20份、葛根提取物10-20份和百香果种籽提取物10-30份。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一种黄花倒水莲降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成分:黄花倒水莲提取物10份、山楂提取物10份、葛根提取物10份和百香果种籽提取物20份。
本发明黄花倒水莲降脂组合物,由黄花倒水莲、山楂、葛根和百香果四种药食同源植物的功能成分组合而成,经体内外药效学研究明确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在体外降胆固醇作用研究中,本发明的黄花倒水莲提取物、山楂提取物、葛根提取物、百香果提取物,均能有效降低HepG2细胞内胆固醇含量,降低胆固醇作用IC50值分别为:41.5、94.4、47.2、37.8μg/mL。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黄花倒水莲提取物:山楂提取物:葛根提取物:百香果种籽提取物,重量比为10:10:10:20,降低细胞内胆固醇作用最佳,IC50值为23.0μg/mL(阳性药,洛伐他汀IC50值为3.52μg/mL);而且该组合物对高脂血症动物体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也具有调节作用,降低效果分别为TC为2.45±0.19mmol/L(阳性对照,洛伐他汀为2.50±0.22mmol/L),TG为1.43±0.21mmol/L(阳性对照,洛伐他汀为1.38±0.18mmol/L)。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黄花倒水莲降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制备黄花倒水莲提取物、山楂提取物、葛根提取物和百香果提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31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挡装置隔挡间距控制调节机构
- 下一篇:一种氢气除氧工艺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