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稻田土壤剖面多层溶液自动采集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4007.6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6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涛;陈伟;程效义;邹璐;吴奇;郑俊林;段瑞鲁;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G01N1/16 |
代理公司: | 沈阳铭扬联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1 | 代理人: | 吕敏 |
地址: | 11086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稻田 土壤 剖面 多层 溶液 自动 采集 装置 | ||
一种用于稻田土壤剖面多层溶液自动采集的装置,属于土壤溶液采样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负压装置及多路采集装置,所述多路采集装置均包括溶液收集瓶、导液管及采样探头,所述溶液收集瓶通过导液管连接采样探头,通过导气管连接负压装置,在导气管上靠近溶液收集瓶设置有单向逆止阀Ⅰ,所述多路采集装置的各路采样探头呈纵向间隔设置,形成多层溶液采集装置,相邻采样探头间设置渗漏管间隔。本发明可以实现稻田土壤溶液精准、及时和批量采样,同时保证装置安装简单、结构简单、造价低、经久耐用、有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溶液采样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稻田土壤剖面多层溶液自动采集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溶液指土壤间隙水及其中的溶质和溶解性气体。土壤溶液在评价养分有效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喻为“土体的血液循环”,其养分浓度比土体中有效养分浓度更能反应土壤养分的新动态。现有土壤溶液采集方法分:离心法、提取法、置换柱法、压滤法、测渗法、负压法等等。前4个方法属于破坏性采样,无法实现原位观测。测渗法,安装时对土壤的扰动较大,盐基离子在测渗漏计中容易积累,导致结果往往偏大,而负压法是利用负压原理对微型土壤溶液进行采样的:安装时对土壤的扰动较小,不易受吸附解析效应的影响,能快速响应土壤溶液浓度的变化,特别适合稻田土壤溶液的原位提取。
当前采用负压原理的采样设备,比较代表的有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溶液批量采样转置(申请号:200710011678.X),一种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溶液自动采样器(申请号:201010586547.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0710011678.X提供了一种底部设有陶土头的渗漏管、集液瓶、缓冲瓶及负压装置的土壤溶液取样器,导液管的一端密封插接于渗漏管内,另一端插入到集液瓶;与负压装置相连同的缓冲瓶通过多路通气装置,与集液瓶相连通从而实现取样;但是也正是因为多路通气装置的使用,对整个设备管路气密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所述多路通气装置是双向通气,在任意一条管路出现漏气、集液瓶拧的不紧情况下,均会导致所有管路取样失败。同时该设备采用手动负压装置。在批量采样时,由于容积大,操作极为费力费时,且人为操作,难以保证每次抽气负压值的一致性。
发明专利申请201010586547.6在上述发明申请公开的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溶液批量采集装置(200710011678.X)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了仪器控制室,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野外无人看管采样,对土壤溶液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但该申请设备需要大量布置横向陶土头,显著增大了土壤溶液取样装置的安装难度和土壤回填的复杂性、以及整个的生产成本。横向布置陶土头将大面积破坏原土壤物理化学性质,采集的土壤溶液代表性差。且每套设备需要配备一套仪器控制室,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往往因试验处理多、成本太高,而无法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稻田土壤剖面多层溶液自动采集的装置,实现稻田土壤溶液精准、及时和批量采样,同时保证装置安装简单、结构简单、造价低、经久耐用、有保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用于稻田土壤剖面多层溶液自动采集的装置,包括负压装置及多路采集装置,所述多路采集装置均包括溶液收集瓶、导液管及采样探头,所述溶液收集瓶通过导液管连接采样探头,通过导气管连接负压装置,在导气管上靠近溶液收集瓶设置有单向逆止阀Ⅰ,所述多路采集装置的各路采样探头呈纵向间隔设置,形成多层溶液采集装置,相邻采样探头间设置渗漏管间隔。
优选的,包括负压装置及多路采集装置,所述多路采集装置均包括溶液收集瓶、导液管及采样探头,所述溶液收集瓶瓶口设置一个管路,其上连接三通,三通的一路通过导液管连接采样探头,另一路通过导气管连接缓冲瓶,并在靠近溶液收集瓶瓶口的导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逆止阀Ⅰ,各路采集装置的导气管通过缓冲瓶连接负压装置,所述多路采集装置的各路采样探头呈纵向间隔设置形成多层溶液采集装置,相邻采样探头间设置渗漏管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4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固连接组件
- 下一篇:一种水液式的瓷砖精准贴合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