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空气质量精准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5352.1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8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董晓琦;秦雅琴;刘元浩;刘拥华;姚逸豪;杨振浩;周晓璐;赵鹏燕;李秋谷;宝发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5B19/042;G08B21/02;B60R21/0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达恒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9 | 代理人: | 杨青 |
地址: | 650093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空气质量 精准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空气质量精准监测系统,属于汽车领域,所述的车辆空气质量精准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破窗模块、报警模块,所述的传感器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破窗模块和报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安装的多种感应器可以从多方面的检测车内环境,在诸如车辆落水、引擎自燃、车内窒息等危险场景中,本产品在自动破窗的同时自动报警,以防当被困车内人员无法自救时,可以由他人远程操控破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安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车辆空气质量精准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目前人们出行的主要出行工具为生活带来了便捷,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轿车车窗关闭或在相对封闭狭小的空间里,车内人员中毒几率就会增加。当车辆停止时,如果仍将空调开放,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甲烷很可能聚集到车辆之中,加之车内人员呼吸耗氧排出的二氧化碳,车内人员会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使车内氧气急剧降低。会导致人员的反应、感觉、记忆力、理解等机能障碍,重者会窒息,危及生命。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很难发现,等意识到时可能已经丧失自救能力。通常,车内睡觉将产生窒息危险,随着呼吸,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车内内饰等部件还会有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的气体,中毒、窒息就在睡梦中发生。另一方面,车内温度过高,导致车内人员休克甚至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
我国的自动驾驶技术飞速发展,在人工智能及互联网+的时代,采用技术较高的装置,提高车辆安全性能成了当前创新的热浪。当车内温度过高,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时,可以控制车辆自动开窗或净化调节,以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我们的产品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安全保障,也是我们技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
破窗器市场庞大,主要运用在公共交通工具及私人交通工具上,而智能破窗系统少,在市场上少有几乎为零。现有破窗锤种类多,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厂家供应安全锤、逃生破窗锤,主要用在高铁动车车窗、公交车窗、地铁车窗等,这种破窗锤用于公共交通工具的破窗,具有体积大、重、固定安装、安装数量多的特点。
第二类为车用应急逃生脱困一秒破窗器,主要用在私人小汽车上,具有方便携带、体积小、功能全(除破窗外还可以作为手电筒、割刀、充电宝等使用)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内安装的多种感应器可以从多方面的检测车内环境,本产品在自动破窗的同时自动报警,以防当被困车内人员无法自救时,可以由他人远程操控破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车辆空气质量精准监测系统包括用于监测车辆内部空气质量与监测人体状况的传感器模块,用于控制破窗器和报警器的控制模块,用于破窗的破窗模块,用于报警的报警模块;所述的传感器模块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信号输出端与破窗模块和报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包括烟雾传感器、温湿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CO传感器、CH4传感器、人体红外感应传感器,所述的烟雾传感器、温湿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CO传感器、CH4传感器、人体红外感应传感器,通过信号调理电路将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送入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物联网模块,主控制器用于控制各部件的运动,物联网模块用于本系统的远程通信,所述的监测系统还包括远程控制器,所述的远程控制器为安装有APP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所述的物联网模块采用4G通信模块。
优选的,所述的报警模块采用语音模块和蜂鸣器,语音模板能够进行语音播报,蜂鸣器能够进行声音提醒,所述的破窗器通过电磁继电器驱动,控制模块输出信号通过继电器控制破窗器动作,完成破窗。
优选的,本系统传感器模块安装于车辆内部各处,用于监测车辆内部各处的空气质量,本系统的破窗模块安装于前门侧面的玻璃与门框的三角结构处,能够对车窗使用较小能量,完成破窗,且不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53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