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全息膜的制备方法及透明全息膜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5449.2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5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杨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善仁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32 | 分类号: | G02B5/32;G03B21/56;G02B1/14;C09J7/29;B05D7/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新南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4 | 代理人: | 周雷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全息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全息膜的制备方法及透明全息膜,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模具辊上加工出若干条型凸起,且每两相邻的条状凸起间隔预设距离且相互平行设置,形成成型模具,条形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在第一PET基膜上均匀涂覆UV胶水;通过光固化UV转印法将条形凸起转印至第一PET基膜,以在第一PET基膜上形成光学结构层;在光学结构层上喷涂预设厚度的UV转移胶颗粒以形成雾面;在第二PET基膜上均匀涂上预设厚度的压敏胶,以形成压敏胶层;将压敏胶层的贴合至光学机构层上,以致压敏胶层与光学机构层之间形成若干空心梯形结构。本发明透明全息膜在未使用状态下目视透明,在投影状态下投影亮度高、投影效果清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明全息膜的制备方法及透明全息膜。
背景技术
目前的投影设备通过投影仪将光线透射至幕布上以供用户观看,其需要较大的场地以及较暗的环境进行操作,使得用户需要设置专门的演播厅或投影室才能获得较好的观看体验。目前大部分用户通过直接在诸如办公室会议室等场合直接设置幕布或直接投影在墙壁上,观看时需要关闭灯光,抑或直接观看,导致用户观看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投影仪的透明全息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投影仪的需要使用幕布或墙壁,导致投影仪占用空间大、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明全息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模具辊上加工出若干条型凸起,且每两相邻的条状凸起间隔预设距离且相互平行设置,形成成型模具,所述条形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
在第一PET基膜上均匀涂覆UV胶水;
通过光固化UV转印法将所述条形凸起转印至第一PET基膜,以在所述第一PET基膜上形成光学结构层;
在所述光学结构层上喷涂预设厚度的UV转移胶颗粒以形成雾面;
在第二PET基膜上均匀涂上预设厚度的压敏胶,以形成压敏胶层;
将所述压敏胶层的贴合至所述光学机构层上,以致所述压敏胶层与所述光学机构层之间形成若干空心梯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PET基膜远离压敏胶层的一面上贴合加硬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加硬膜远离第一PET基膜的一面上贴合第一保护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二PET基膜远离光学结构层的一面上贴合硅胶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硅胶膜远离第二PET基膜的一面上贴合第二保护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学结构层的材质为UV转移胶,UV转移胶颗粒的直径范围为0.2微米至0.5微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学结构层的厚度范围为0.025毫米至0.3毫米,压敏胶层的厚度范围为0.025毫米至0.3毫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条状凹槽的横截面高度范围为0.02毫米至0.2毫米,条状凹槽的高度小于光学结构层的高度,条状凹槽的横截面宽度为0.02毫米至0.2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善仁薄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善仁薄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54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