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弹道模拟功能的射击瞄准训练分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5562.0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4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闫德凯;郑冠华;吕战强;胡益;孙元征;邓岚;袁野;吴泽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1A33/00 | 分类号: | F41A33/00;F41A33/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吴庭祥 |
地址: | 2100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弹道 模拟 功能 射击 瞄准 训练 分析 系统 | ||
1.一种具有弹道模拟功能的射击瞄准训练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发射机和处理显示终端;
所述激光发射机安装在枪上,射手持枪指向靶面,激光发射机向靶面发射激光,激光点和枪的瞄准点对应,枪指向靶面晃动时,即瞄准点晃动,此时的激光点也作同步晃动;
所述激光发射机还具有接收功能,用于向靶面发射激光并接收靶面激光的信号,激光发射机同时还与处理显示终端进行无线数据传输;
所述处理显示终端和激光发射机进行数据传输交互,对瞄准点位置显示、瞄准点轨迹显示,通过武器的弹道模型计算弹着点的位置,对一次和两次以上累计的射击瞄准训练进行分析评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机包括发射机壳体、发射机安装夹板和夹紧螺钉,发射机壳体下方有一个凸起,中间部位为圆弧槽,和枪管的外圆相吻合,发射机壳体两侧有安装螺孔,发射机安装夹板两侧有相同间距的孔,通过两个夹紧螺钉,将枪管和激光发射机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壳体内部设置有激光发射镜筒、激光发射驱动板、内置电池、控制板、靶面信息处理板和激光接收组件;
所述控制板为激光发射机的主控部件,用于控制激光的发射、接收和无线数据的传输以及击发触发;
所述激光发射镜筒中包含有激光发射镜头和激光器,激光器被激光发射驱动板驱动而发光,发出的激光经激光发射镜头准直后,形成一束激光射向靶面,激光照射到靶面后,在靶面上形成一个亮点;
所述激光接收组件包含激光接收传感器和激光接收镜头,靶面及靶面上的激光光斑被激光接收镜头成像,像面和激光接收传感器重合,即靶面和激光照射状态被激光接收传感器所感应,靶面信息处理板对感应的数据进行处理识别,将激光照射位置信息发送至控制板,再通过无线传输至处理显示终端;
所述控制板上集成有震动传感器和无线数据通信模块,当射手做发射动作时,扣压枪的扳机,枪体会有相应击发震动,此时,震动传感器就能感应到震动信号,并立即将震动信息发送给控制板,控制板再将所述震动信息经无线数据通信模块发送给处理显示终端,即告知系统已经处于击发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进行射击瞄准训练分析的流程包括:
步骤1,系统开机首先进行初始化,在处理显示终端中先将本次训练的靶面距离、表尺状态和武器类型进行输入或选定,系统将距离数据、表尺数据以及武器的类型进行保存;
步骤2,系统进入瞄准训练状态,首先激光发射机向靶面发射激光,使得激光束照射到靶面,此时激光发射机中的激光接收组件就能接收到靶面的信息,即靶面的样式和照射的激光束,通过靶面信息处理板对靶面的信息进行识别,获得激光束照射的位置点,所述位置点对应了枪上的瞄准点,位置点数据由靶面信息处理板发给控制板,再由控制板上的无线数据通信模块通过无线信号发送给处理显示终端,在处理显示终端的界面上,按位置点数据显示瞄准点;
步骤3,在射手瞄准时,激光发射机连续发射激光,并对靶面的激光照射情况实时采集识别瞄准点位置,系统获得了连续的瞄准点位置信息,将此一系列瞄准点按先后顺序显示描绘出来,从而绘制出射手在瞄准时的瞄准点轨迹;
步骤4,激光发射机中控制板上的震动传感器,能够感受到射手扣压扳机进行击发时枪的震动信号,当射手击发时,震动信号在发射机内传给无线数据通信模块,用无线信号送出,处理显示终端能立即收到震动信号代表的击发信息,接收到震动信号后,系统保存此刻最新的瞄准点位置,作为击发时刻的瞄准点位置,在瞄准轨迹中将所述击发时刻的瞄准点位置作专门标记;
步骤5,系统根据射击开始时的武器类型、靶面距离和表尺状态,通过射表计算出所述靶面距离上弹着点相对瞄准点的弹道高值,即弹着点和瞄准点的偏差值,并按偏差值绘制显示瞄准点和弹着点;
步骤6,当激光束照射到靶形外区域,靶形外区域的靶面也能被激光照亮,能够进行激光束和靶形的相互关系识别,同时计算得到瞄准点位置;
步骤7,当系统完成一次射手瞄准、击发的过程数据采集和显示后,系统对此次操作进行瞄准稳定性、击发准确性指标评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55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