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子晶体薄膜材料的多波段隐身衣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5743.3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3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汪家春;时家明;李志刚;赵大鹏;陈宗胜;吕相银;程立;陈蕾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1/00 | 分类号: | A41D1/00;A41D13/00;A41D31/02;A41D31/04;G02B1/115;H01Q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兆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1 | 代理人: | 孟祥龙 |
地址: | 41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子 晶体 薄膜 材料 波段 隐身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子晶体薄膜材料的多波段隐身衣,包括光子晶体光学红外复合隐身层和柔性雷达吸波基布层,所述光子晶体光学红外复合隐身层包括位于外层的近红外隐身层、位于中层的中红外隐身层和位于下层的远红外隐身层,所述远红外隐身层位于柔性雷达吸波基布层的表面。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光子晶体薄膜材料的多波段隐身衣,将光子晶体的带隙特性和透雷达波特性应用于军事隐身伪装领域,得到在光学和红外波段都具备迷彩分割效果,将其应用于装备上,对于保护我军重要军事目标,提高武器装备的生存概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军事伪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子晶体薄膜材料的多波段隐身衣。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军事侦察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一方面成像设备的分辨率越来越高,作用距离越来越远,战场上士兵如果不进行隐身防护,就被敌方一览无余,随时都可能被消灭;另一方面侦察探测的波段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雷达波上的侦察、瞄准和精确打击武器已经被大量投入军事应用甚至民用市场。现在美国、韩国的热像公司甚至能生产出手机热像附件,使用手机就能获取到场景的热图像。当前各国士兵装备的迷彩伪装服都还不具备热红外伪装效果,这种情况下用热像仪进行观瞄,士兵穿着的迷彩伪装服形同虚设,一个个都清晰可见。
为了能在战场上提高作战人员的隐蔽性和突防性,研究尖端隐身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军事上的一个重点。但现在士兵伪装服只具备可见光、近红外伪装功能,在高清多波段成像侦察设备的监控下,研制具备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8-12GHz雷达波伪装隐身能力的士兵综合伪装隐身服已经成为士兵战场防护十分急迫的需求,也是各国军用服装研究人员的努力方向。相关技术和服装的研究将大大提高陆战士兵综合伪装隐身防护能力,增强他们侦察作战的隐蔽性,提高他们进攻作战的突然性,提升陆战士兵遂行林地特征作战的能力,对保护我军将士生命安全,全面提升我突袭作战能力,顺利完成各项作战任务都具有重要作用和使用价值。
作为一种人工周期结构材料,光子晶体具有优异的光子带隙特性。在光子带隙中没有任何光子态存在,频率落在光子带隙中的电磁波的自发辐射会被完全抑制(或者说频率落在带隙中的电磁波是禁止传播的)。利用带隙位于红外探测器敏感波段(3-5μm和8-12μm)的光子晶体,可以有效抑制红外探测器可探测波段的辐射,而不影响在其他波长上的辐射。同时,由于光子晶体材料可以不采用金属,它对雷达波几乎完全是透明的,因此它和雷达波吸波材料能很好的兼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子晶体薄膜材料的多波段隐身衣,具备迷彩分割效果,在雷达波段具备吸波隐身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光子晶体薄膜材料的多波段隐身衣,包括光子晶体光学红外复合隐身层和柔性雷达吸波基布层,所述光子晶体光学红外复合隐身层包括位于外层的近红外隐身层、位于中层的中红外隐身层和位于下层的远红外隐身层,所述远红外隐身层位于柔性雷达吸波基布层的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光子晶体光学红外复合隐身层为光子晶体薄膜结构,通过真空蒸发镀膜方法制作而成。
所述多波段隐身衣的柔性雷达吸波基布层采用涂敷方法在无纺布上涂敷吸波材料制成。
所述吸波材料是由石墨烯、磁性金属、导电高聚物组成。
所述吸波材料的质量比为石墨烯:磁性金属:导电高聚物=1:2:1,其中石墨烯为石墨烯粉末,磁性金属为铁粉,导电高聚物为聚苯胺,石墨烯为石墨烯粉末,且80%以上的成分为1-4层。
所述吸波材料的涂敷厚度小于1mm的厚度上时,8-12GHz雷达波吸收衰减大于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5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