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电磁脉冲防护能力的红外隐身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5745.2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6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时家明;程立;陈宗胜;陈蕾蕾;汪家春;李志刚;吕相银;赵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5/08 | 分类号: | G02B5/08;G02B1/00;H05K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兆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1 | 代理人: | 孟祥龙 |
地址: | 41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电磁 脉冲 防护 能力 红外 隐身 结构 | ||
1.一种具备电磁脉冲防护能力的红外隐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等离子体电磁脉冲防护层及光子晶体隐身薄膜,所述光子晶体隐身薄膜贴敷于等离子体电磁脉冲防护层之上;利用等离子体层实现电磁脉冲防护,利用光子晶体实现远红外波段隐身;
所述等离子体电磁脉冲防护层由多根圆柱形介质管排列组合构成,在介质管两端施加交流电压,使得气体击穿从而形成柱状等离子体,介质管两端交流电压调节范围为200V~300V,频率约40~100kHz,介质管内等离子体密度为1.0×1017/m3-1.0×1019/m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电磁脉冲防护能力的红外隐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子晶体隐身薄膜,由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非金属材料构成,其中,远红外波段的发射率≤0.4,2-18GHz的雷达波透过率≥9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电磁脉冲防护能力的红外隐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介质管的直径为2~4cm,且介质管内部充稀有气体He、Ne、Ar、Kr、Xe或H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电磁脉冲防护能力的红外隐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通过多根圆柱形介质管的不同排列组合可分别形成二维平板结构电磁脉冲防护层、三维曲面结构电磁脉冲防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电磁脉冲防护能力的红外隐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阵列紧密排列形成组合式等离子屏,且等离子屏包括防护和透明两种工作状态;其中,防护状态对电磁脉冲的屏蔽效能≥10dB,透明状态在2-18GHz的雷达波透过率≥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574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