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施工用的水泥上料斗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6431.4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4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唐健森;孙亚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曲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42 | 代理人: | 包雪雷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施工 水泥 料斗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用的水泥上料斗,包括腔斗机构、内斗、集液斗、阻挡座、刮壁机构、钢管和排液管,所述腔斗机构包括长方形料斗,料斗内腔左右两侧设置有转轴,腔斗机构前后两壁开设有侧槽,侧槽内设置有上下刮移动作的刮壁机构,所述腔斗机构的内腔底部还还设置有底板,在料斗前后两外壁通过开设导槽的方式设置有刮板结构,采用联动绳接的方式将此机构与上述排液管机构联动在一起,令料斗内水泥料使用完毕后,析出的多余水分通过排液管转摆动作外排时,又会联动此刮板机构向下动作,将料斗内水泥料使用过程中,溅留于料斗前后壁面上的水泥层向下刮除,提高了功能性,将此刮壁机构与排液管转摆动作联动在一起,便于操作,结构设计巧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用混凝土上料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建筑施工用的水泥上料斗。
背景技术
高位作业时,需要利用上料斗将混合好的水泥料吊升到较高层建上,配合此上料斗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在高层基建上安装滑轮,采用钢丝绳穿入滑轮的方式将上料斗起升,大多数的上料斗由木板和铁皮制成,前者质量较便,但易变形,后者不易变形但质量较重,根据起吊频率,在实际建筑行业中被合理性的原广泛应用。
现有的水泥上料斗结构简单,功能性差,将混合好的水泥提升使用时,由于料斗尺寸较小,不能同时满足两名工作人员铲料使用,铲料使用时,还会有大量泥料位于料斗底层不易向外快速铲出,并且料斗使用完毕后会在料斗内腔及外壁有大量水泥残留,且这些残留易凝固在料斗壁上,形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水泥上料斗,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建筑施工用的水泥上料斗,包括腔斗机构、内斗、集液斗、阻挡座、刮壁机构、钢管和排液管,所述腔斗机构包括长方形料斗,料斗内腔左右两侧设置有转轴,通过转轴在所述腔斗机构内安装有两组旋转式的内斗,腔斗机构前后两壁开设有侧槽,侧槽内设置有上下刮移动作的刮壁机构,所述腔斗机构的内腔底部还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用于令水泥料水分向下渗出的排液孔,内斗将腔斗机构内的水泥料向外翻出,并同时令水泥料中的水分由底板所开设的排液孔向下排出;
所述刮壁机构包括滑动于侧槽内的刮板和连接于刮板两端的拉绳,所述侧槽底端与刮板之间连接有弹簧杆;
所述集液斗安装于底板底侧,所述集液斗上贯穿有阻尼套,所述排液管为两处,两处所述的排液管通过密封圈转接于阻尼套的两侧,所述排液管通过拉绳与刮板连接,排液管向下转动时,通过拉绳驱动刮板下拉动作,排液管向上转动时,受弹簧杆杆件导向和弹簧复位顶升动作,令刮板沿侧槽向上复位,所述钢管为四处,四处所述的钢管焊接于腔斗机构的外壁上,用于将拉绳穿接导向。
作为优选的:所述腔斗机构的料斗上开设有左右两处转槽,转槽内安装有棘爪机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斗包括开设于底部用于渗漏水泥料水分的渗孔、焊接于内斗外侧的踩杆以及焊接于左右侧壁上的转板,踩杆动作,令内斗向上旋转后通过棘爪机构锁定于腔斗机构两侧。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斗为底部倾斜式的铲斗结构,其倾斜式底部与底板之间构成了三角形空间,空间内通过底板安装有气弹簧。
作为优选的:所述气弹簧的动作杆朝内设置,并且在动作杆的内端头安装有推液板,所述推液板贴合走向于底板的底面上,推液板的前后两端头与腔斗机构内壁面之间留有一厘米的间隙距离。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斗的底面还设置有半圆形的挡块,挡块随内斗向下旋转时压于推液板上,以使推液板向两侧复位。
作为优选的:所述腔斗机构的左右两侧壁均还开设有位移槽,位移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移动作的阻挡座,所述阻挡座的顶部倾斜面设计,两侧圆角设计,底部开设有限位孔,排液管向上旋转后顶部管端插于限位孔中。
作为优选的:所述排液管的两端头弯管设计,弯管段内侧焊接有吊耳,排液管通过吊耳与拉绳连接,以使排液管向下旋转时,通过拉绳拉动刮板下拉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曲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曲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64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