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惯性导航的箱涵检测机器人定位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6561.8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1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徐军;李乐;巨广宏;刘潇敏;潘莉伟;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中电建港航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L55/40;F16L55/46;F16L55/48;F16L101/30;F16L101/5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动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5 | 代理人: | 苗凌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惯性 导航 检测 机器人 定位 辅助 装置 | ||
1.一种基于惯性导航的箱涵检测机器人定位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传感器(27),位于检测机器人底部,并且能发射电磁信号;
信号接收装置,位于地面之上,能接收所述管道传感器(27)发出的电磁信号,用以感应电磁信号的强度以确定所述检测机器人的位置;
所述检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船(1)、空气负压式动力系统(2)、CCTV系统(3)、声呐系统(4)、自主电源(5)、转换接头(6)、集成控制器(7)、接收天线(8)、接收单元(9)、调速模块(10)、气压报警装置(18)和雷达装置(26);
所述机器人主体船(1)的尾部甲板上表面与空气负压式动力系统(2)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船(1)的头部与集成控制器(7)连接;
所述集成控制器(7)的头部与CCTV系统(3)连接,所述集成控制器(7)的尾部与转换接头(6)连接;
所述机器人主体船(1)底部与声呐系统(4)连接;
所述机器人主体船(1)的内壁与自主电源(5)连接;
所述自主电源(5)分别与空气负压式动力系统(2)、CCTV系统(3)、声呐系统(4)、集成控制器(7)、调速模块(10)、接收天线(8)以及接收单元(9)电连接;
所述接收天线(8)与接收单元(9)电连接,所述接收单元(9)与调速模块(10)电连接;
所述接收天线(8)位于机器人主体船(1)的内部,且与机器人主体船(1)内壁连接;
所述接收单元(9)和调速模块(10)分别位于主体船内部;
所述集成控制器(7)上部固定设置有气压报警装置(18),所述气压报警装置(18)的前端设置有雷达装置(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惯性导航的箱涵检测机器人定位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船(1)为双体船,所述双体船包括左单片体(11)和右单片体(12),所述左单片体(11)和右单片体(12)通过固定支架(13)连接;
所述左单片体(11)和右单片体(12)的尾部与空气负压式动力系统(2)连接;
所述固定支架(13)顶部与集成控制器(7)连接;
所述声呐系统(4)位于左单片体(11)和右单片体(12)之间的底部,所述声呐系统(4)连接在左单片体(11)和右单片体(12)之间;
所述右单片体(12)内壁与自主电源(5)连接;
所述自主电源(5)分别与空气负压式动力系统(2)、CCTV系统(3)、声呐系统(4)、集成控制器(7)、调速模块(10)、接收天线(8)以及接收单元(9)电连接;
所述接收天线(8)与接收单元(9)电连接,所述接收单元(9)与调速模块(10)电连接;
所述接收天线(8)位于右单片体(12)的内部,且与右单片体(12)内壁连接;
所述接收单元(9)和调速模块(10)分别位于右单片体(1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惯性导航的箱涵检测机器人定位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负压式动力系统(2)包括发动机支架(21)、发动机(22)、螺旋桨(24)、导流帽(25)以及锁紧装置(23);所述发动机支架(21)的底部与机器人主体船(1)上表面连接,所述发动机支架(21)的顶部与发动机(22)通过锁紧装置(23)连接;
所述螺旋桨(24)与发动机(22)的输出轴通过导流帽(2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惯性导航的箱涵检测机器人定位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CTV系统(3)包括CCTV镜头(31)、LED泛光光源(32)以及航插卡套(33);
所述CCTV镜头(31)通过航插卡套(33)与集成控制器(7)旋转连接;
所述LED泛光光源(32)位于CCTV镜头(31)一侧且与集成控制器(7)连接;
所述CCTV镜头(31)和LED泛光光源(32)分别与自主电源(5)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中电建港航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中电建港航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65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