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便操作的电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6854.6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6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丁高松;蓝贵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孙盼峰 |
地址: | 31532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操作 连接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便操作的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壳体、第二绝缘壳体,至少一个操作件、至少一个电导体以及至少一个弹性夹紧件,第一绝缘壳体具有接线孔,电导体和弹性夹紧件位于两个绝缘壳体组装后形成的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操作件可移动地设在第一绝缘壳体上,操作件在受力发生移动时,操作件施力顶压弹性夹紧件的弹性自由部,弹性自由部与电导体之间形成供导电线通过的间隙;电连接器具有对操作件的最大移动行程做出限位的限位结构;操作件移动至最大移动行程时,操作件在第一绝缘壳体、第二绝缘壳体和弹性夹紧件的作用下维持打开状态。用户不需要操作工具,就可以打开电连接器且维持电连接器处于打开状态,方便对导电线接入或取出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操作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或者称接线端子)是电力领域经常用到的一种器件。现有的电连接器包括相互组装在一起的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体,第一绝缘壳体上设置有供导电线插入的接线孔,第二绝缘壳体上设置有导电体,在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体组装后所形成的空间内还设置有夹紧弹片,该夹紧弹片的一端固定在导电体上。需要接线时,利用外部工具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给夹紧弹片施加下压力,使得夹紧弹片受力后发生弹性形变而做下移运动,然后将导电线穿过接线孔以及夹紧弹片因下移后所形成的空间内,解除给夹紧弹片的下压力后,再由夹紧弹片在弹性恢复力下上移,夹紧导电线,从而实现了所接入导电线与导电体之间的电性连接。
中国发明专利CN101562282B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至少两个相互拼接于一起的绝缘基座、焊片、弹片和按钮,基座上开设有可供导电线插入的接线孔,焊片固定设置在基座内,弹片连接在焊片上,该弹片包括有一自由端以及一固定端,所述自由端具有始终与所述焊片相抵的趋势,所述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焊片上;按钮连接在基座的上部,该按钮的底端与所述弹片的自由端相抵,并且焊片还包括有一载流主板,载流主板的下部突伸有一可与固定端底部相抵的支撑片,载流主板的上边沿向外翻折形成一可与自由端顶部相抵的挡边,焊片的载流主板、支撑片和挡边形成一C型横截面,焊片的底部还一体成型有两分别位于支撑片的两侧且前后错开而设的焊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焊片载流面积更大,提高了焊片的导电性能;焊脚前后错开设置,增大了爬电距离,使得电连接器的耐电压值提高,进而提高了产品的电气强度。
但是,上述发明专利CN101562282B中的电连接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弹片在按钮的作用力下经过移动发生形变而处于打开状态时,即便此时的弹片已经给接入的导电线形成了足够的插入空隙,此时的弹片却无法保持在当前打开状态所对应的位置,即弹片无法在打开位置停顿,必须继续由用户通过按钮给弹片施力,这样就不方便针对导电线的接线操作。
中国发明专利CN107078414B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其具有如下特征:a)至少一个绝缘材料壳体,b)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绝缘材料壳体中的接触插件,所述接触插件具有至少一个接触件和至少一个夹紧弹簧,c)其中接触件与夹紧弹簧形成用于要借助于接线端子接触的电导电线的至少一个导电线夹紧部位,电导电线在导电线夹紧部位处能够被加载有夹紧弹簧的弹簧力,d)至少一个可在绝缘材料壳体中枢转地支承的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用于操纵夹紧弹簧,操纵杆能够相对于绝缘材料壳体和/或接触件从闭合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中并且相反地枢转,并且至少在打开位置中,引入到接线端子中的电导电线在导电线夹紧部位处不加载有夹紧弹簧的弹簧力,e)其中操纵杆浮动地支承并且至少在打开位置中至少部分地支撑在接触件上。
然而,在上述发明专利CN107078414B的接线端子中,如果用户手动对操纵杆进行操作时,操纵杆在复位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这样就非常容易伤到用户的手部,不方便接线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操作的电连接器,包括:
第一绝缘壳体,具有供导电线插入的接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68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泥石流桩群型拦挡结构及方法
- 下一篇:知识图谱流畅展示方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