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携砂压裂煤层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7654.2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5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军;耿耀强;吴泽鹏;张元振;徐文全;安秀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7 | 分类号: | E21B43/267;E21B43/16;E21B33/13;E21F7/00;F17C7/02;F17C13/02;F17C13/04;F17C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二氧化碳 携砂压裂 煤层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携砂压裂煤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态CO2储罐(1)、增压泵(4)、加热装置(7)、高压喷射器(14)与封孔器(17),其中,封孔器(17)包括压裂管(17-1),液态CO2储罐(1)经增压泵(4)、加热装置(7)与高压喷射器(14)相连;高压喷射器(14)与压裂管(17-1)相连,高压喷射器(14)还设置有引射介质进口(1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携砂压裂煤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态CO2储罐(1)出口处设置有第一压力表(2);加热装置(7)入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携砂压裂煤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态CO2储罐(1)出口通过第一液压软管(3)与增压泵(4)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携砂压裂煤层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压喷射器(14)包括还工作介质进口(14-1)以及出口,工作介质进口(14-1)与加热装置(7)相连,引射介质进口(14-2)与装有粒径为60目的支撑剂的给料桶(15)相连,出口经第三液压软管(8)与封孔器(17)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携砂压裂煤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态CO2储罐(1)为矿用卧式可移动型防爆储罐;增压泵(4)为出口压力为13MPa的矿用防爆型电磁式增压泵;封孔器(17)为高压膨胀橡胶封孔器,封孔器(17)的封孔强度为43K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携砂压裂煤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液压软管(8)上依次设置有流量计(9)、第二压力表(10)、第二单向阀(11)和三通(12),三通(12)的一路出口与第二单向阀(11)相连,另一路出口与工作介质进口(14-1)相连,第三路出口处设置有卸压开关(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携砂压裂煤层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7)包括密封罐筒(7-4),密封罐筒(7-4)内设置有电路板(7-1)、防爆电热管(7-2)和温度传感器(7-3),密封罐筒(7-4)内装有CO2,电路板(7-1)通过导线与防爆电热管(7-2)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携砂压裂煤层装置,其特征在于,封孔器(17)还包括高压膨胀橡胶管(17-6)、控制阀(17-5)和充气管(17-4),压裂管(17-1)穿过橡胶胶管(17-6),充气管(17-4)一端位于橡胶胶管内部,另一端与控制阀(17-5)相连;压裂管(17-1)上开设有若干携砂压裂液释放孔(17-2),压裂管(17-1)末端设置有喷嘴(17-3)。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装置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携砂压裂煤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煤层压裂位置处进行钻孔,然后在钻孔(19)内放入封孔器(17),通过封孔器(17)进行充气封孔;
步骤2:打开液态CO2储罐(1)的液体出口阀,打开增压泵(4)开关,提高泵的压力至13MPa以上,然后向加热装置(7)中通入CO2,并使CO2达到临界状态;
步骤3:将临界状态的CO2通入向高压喷射器(14),并向高压喷射器(14)内加入支撑剂,待超临界CO2撑开裂缝以后,再加大支撑剂流量,支撑剂和超临界CO2进入压裂管(17-1),实现对煤层的压裂。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携砂压裂煤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高压喷射器(14)内加入支撑剂时,控制砂比为5%,加大支撑剂流量时控制砂比为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765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