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7660.8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3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和;耿耀强;张音;安秀煜;李建军;李贤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8 | 分类号: | C08L75/08;C08L75/06;C08L91/06;C08K5/5333;C08K3/04;C08K5/101;C08K13/02;C08K5/521;C08K5/09;C09K5/14;C08J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鹏威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加固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不影响原有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性能的基础上,显著降低聚氨酯加固材料固化过程的反应温度,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中添加了恒温添加剂,恒温添加剂具有自吸热、高储能和高导热的特性,可以在聚氨酯固化放热时吸收大量的热,降低反应蓄热;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安全环保,易于实现工业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浆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固化时间、耐候性和可调节的粘度,而被广泛用于煤岩体加固中。但聚氨酯固化过程放热,不加以控制的话容易产生热量积聚,导致局部升温迅速,尤其是在煤矿井下特殊环境中,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针对现有聚氨酯注浆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放热多,蓄热快导致的自燃、烧芯等频频引发的安全事故。正在修改的新行业标准AQ 1089—2011对有机类加固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最高反应温度低于100℃,且压缩强度不低于40MPa。因此,亟需开发一种低蓄热的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在降低材料最高反应温度的同时确保材料强度性能。
相变材料在环境与自身存在温差时,可以吸收/放出热量,且材料的温度几乎保持不变,在航天、建筑、服装、制冷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有机相变材料是其中的一种,具有固体成型好、不易发生相分离及过冷现象、腐蚀性较小、性能稳定等优点。但有机材料还存在导热性低,发生相变时易泄露等问题,将其与碳材料复合,可以弥补不足,得到性能更好、更适合于应用的相变储能材料。利用相变材料和碳材料的特性,将两种材料复合,并作为恒温添加剂引入聚氨酯加固材料中,为降低其反应蓄热提供了新思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旨在不影响原有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性能的基础上,能显著降低聚氨酯加固材料固化过程的反应温度,从而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火灾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其中,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以重量份数的物质:
所述B组分包括以下以重量份数的物质:
多异氰酸酯 40-80份
稀释剂 5-20份
进一步的,所述恒温添加剂包括有机相变储能材料以重量份数计60~80份和导热碳材料以重量份数计20-40份,将所述有机相变储能材料和所述导热碳材料混合研磨,冷却至室温后即可得到恒温添加剂。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相变储能材料为氯化聚乙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石蜡,硬脂酸,硬脂酸丁酯,棕榈酸,单棕榈酸甘油酯中至少一种;所述导热碳材料为炭黑、石墨烯、碳纳米管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时间为0.5h~2h。
进一步的,所述聚合物多元醇包括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中至少一种;所述阻燃剂包括三(2-氯乙基)磷酸酯,三(氯异丙基)磷酸酯,三(1,3-二氯-2-丙基)磷酸酯,甲基膦酸二甲酯,磷酸三苯酯中至少一种;所述稀释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磷酸三丁酯、氯化石蜡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剂为胺类和有机锡复配催化剂,其中,胺类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N-甲基哌嗪、N,N-2甲基哌嗪、三乙醇胺、吡啶,N,N’-二甲基吡啶中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锡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泡沫稳定剂为改性硅油;所述多异氰酸酯为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76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携砂压裂煤层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燃机叶片的喷涂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