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紧限力停止式芯轴和卷收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8114.6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8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施炳军;赵轰;吴佳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36 | 分类号: | B60R22/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源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4 | 代理人: | 冯德魁;张艳梅 |
地址: | 31545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紧限力 停止 式芯轴 卷收器 | ||
本申请公开一种预紧限力停止式芯轴和卷收器,包括:同轴设置的芯轴本体、消音弹片、限位固定环以及可锁止轴头;芯轴本体设置有定位凹槽,限位固定环容置在定位凹槽内,限位固定环上设置的第一预锁止结构与可锁止轴头设置的第二预锁止结构螺旋连接;在非锁止状态时,第一预锁止结构与第二预锁止结构形成预锁止节段;在锁止状态时,第一预锁止结构绕第二预锁止结构旋转,第一预锁止结构覆盖预锁止节段,消音弹片抵压于限位固定环。本申请第一预锁止结构和第二预锁止结构的结构简单,通过螺旋连接即可实现限力,从而简化多级限力结构与芯轴本体的装配方式,消音弹片抵压于限位固定环,从而提升结构连接的稳定性以及降低噪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紧限力停止式芯轴和一种卷收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汽车安全带的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传统紧急锁止的安全带在发生碰撞时,安全带织带会对乘员胸部产生较大压力,使得乘员胸部受到一定的伤害。为了提高保护效果,限力安全带诞生了。限力安全带的卷收器内部有一根可在规定扭矩旋转的限力杆。当发生碰撞后,安全带卷收器锁住,安全带织带停止从卷收器拉出,随着作用在安全带织带上的力值增加,卷收器内部限力杆的扭矩逐渐变大。当扭矩达到限力杆的启动扭矩后,限力杆开始以相对恒定的扭矩转动。此时,卷收器不再限制安全带织带的拉出,卷带筒随着限力杆旋转,安全带织带以相对恒定的力值从卷收器上拉出。这样,作用在乘员胸部的力值将不再升高,保持当前的胸部压力直至碰撞结束。由于乘员胸部的压力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提高了对乘员的保护效果。
但是,由于发生碰撞产生的作用力较大,现有的限力杆可能无法满足当前的保护需求,因此还会给乘员带来伤害。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现有技术中在卷收器中设置了多级限力结构,例如多个限力杆组合的方式等。但是现有的多级限力结构较为复杂,且多级结构的连接会产生晃动,继而产生异响,不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的卷收器的芯轴,提升结构连接的稳定性以及降低噪音,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紧限力停止式芯轴,以解决现有卷收器的芯轴的多级限力结构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大批量生产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卷收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紧限力停止式芯轴,设置在卷收器上,包括:同轴设置的芯轴本体、消音弹片、限位固定环以及可锁止轴头;
所述芯轴本体的一端部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限位固定环容置在所述定位凹槽内,并随所述芯轴本体的同步转动;
所述消音弹片容置在所述定位凹槽内,并沿所述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底和所述限位固定环之间;
所述限位固定环上设置有沿环绕轴线方向布置的第一预锁止结构;
所述可锁止轴头朝向所述定位凹槽的第一锁止端部设置有第二预锁止结构,所述第一预锁止结构与所述第二预锁止结构螺旋连接;
在非锁止状态时,所述限位固定环螺旋连接在所述第一锁止端部上,且所述第一预锁止结构与所述第二预锁止结构在所述轴线方向形成预锁止节段;在锁止状态时,随着所述芯轴本体带动所述限位固定环转动,所述第一预锁止结构环绕所述第二预锁止结构旋转,所述第一预锁止结构覆盖所述预锁止节段,以实现所述第一预锁止结构与所述第二预锁止结构的锁止,且所述消音弹片抵压于所述限位固定环。
可选的,所述限位固定环还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凸出所述限位固定环的周向壁体的外表面设置;所述限位凸起可与所述定位凹槽的限位槽卡接,以使所述限位固定环卡装在所述定位凹槽中。
可选的,所述消音弹片包括环片本体和缓冲弹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8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