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缓冲安全型新能源车用车架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8426.7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9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四五;刘金学;葛伟宏;陈典迎;周希敏;段坤;张海松;彭国霞;余红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田环卫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 |
地址: | 2465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安全 新能源 车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缓冲安全型新能源车用车架构,包括车底架,所述车底架中部位置连接固定有横板,所述车底架的侧壁上焊接固定有若干螺母套,所述螺母套上设有安装机构,所述车底架的顶部表面上安装有若干缓冲机构,所述车底架的底部表面上焊接设有若干加固板,所述车底架的左端安装有前纵梁,所述前纵梁的一侧设有缓冲板一,所述前纵梁的两端均开孔并设有螺孔一,所述前纵梁的顶部表面上开槽并设有若干限位槽一。本发明,当车底架的右端发生碰撞时,车底架右端的后纵梁上的缓冲板二通过若干减震器二来降低发生的震动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高缓冲的作用,而缓冲板二上的缓冲块一和缓冲块二的作用一样,为车辆内部结构进行缓冲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缓冲安全型新能源车用车架构。
背景技术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已经经历了两次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每一次变革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成就了先导国或地区的经济腾飞。今天,人类再次来到了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十字路口,第三次变革将是以电力和动力电池(包括燃料电池)替代石油和内燃机,将人类带入清洁能源时代,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2020年以前节约和替代石油主要依靠发展先进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实现。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节约石油7306万吨、替代石油910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16406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石油需求削减41%。届时,生物燃料、燃料电池在汽车石油替代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新能源车用车架构所用的车构架对于普通的汽车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车架构在车身安装时非常不方便,而且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缓冲的效果并不好。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缓冲安全型新能源车用车架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缓冲安全型新能源车用车架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缓冲安全型新能源车用车架构,包括车底架,所述车底架中部位置连接固定有横板,所述车底架的侧壁上焊接固定有若干螺母套,所述螺母套上设有安装机构,所述车底架的顶部表面上安装有若干缓冲机构,所述车底架的底部表面上焊接设有若干加固板;
所述车底架的左端安装有前纵梁,所述前纵梁的一侧设有缓冲板一,所述前纵梁的两端均开孔并设有螺孔一,所述前纵梁的顶部表面上开槽并设有若干限位槽一,所述前纵梁的底部表面上开槽并设有若干滑槽,所述缓冲板一的顶部和底部表面上均固定有挡板,所述缓冲板一顶部安装的挡板上均安装有限位块一,所述缓冲板一的底部表面上安装的挡板上均安装有滑板;
所述车底架的右端安装有后纵梁,所述后纵梁的两端均开孔并设有螺孔二,所述后纵梁的顶部和底部表面上均开槽并设有限位槽二,所述后纵梁的一侧设有缓冲板二,缓冲板二和后纵梁之间设有若干减震器二,所述缓冲板二通过若干减震器二安装在后纵梁上;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有支撑块、固定块一、转轴、卡块、套孔、固定栓和安装孔一;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有支撑板、减震器三、缓冲座、固定块二和安装孔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纵梁和缓冲板一之间安装有若干减震器一,所述缓冲板一通过若干减震器一安装在前纵梁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板一上的限位块一和滑板均分别位于限位槽一和滑槽内并为缓冲板一进行限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板二的顶部和底部表面上均安装有若干限位板二,所述限位板二位于限位槽二内并为缓冲板二进行限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板一的一侧安装有缓冲块二,缓冲块二为橡胶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田环卫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田环卫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84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