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式氧化强化微界面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0568.7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0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炳;孟为民;周政;王宝荣;杨高东;罗华勋;张锋;李磊;杨国强;田洪舟;曹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B08B9/0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强化 界面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式氧化强化微界面系统,包括:废水换热器、废水加热器、氧化反应器,废水换热器上设置有物料进口、物料出口、热源进口以及热源出口;氧化反应器出来的氧化水从热源进口进入废水换热器中,物料出口连接废水加热器;在氧化反应器底面凸起平面的两侧平整部设置有出液口,氧化反应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废水进口;氧化反应器内设置有液体喷射器,液体喷射器的顶部呈半圆形弧面,半圆形弧面上依次排布有若干个喷射口,进液口通过管道与位于上部的液体喷射器的底部连接,废水进口通过管道与位于侧壁的液体喷射器的底部连接。本发明的湿式氧化强化微界面系统节省了清洗、现场操作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式氧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湿式氧化强化微界面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湿式氧化技术普遍操作温度比较高,压力也比较大,这样不仅对设备要求比较高,能耗高,成本高,也降低了操作安全性,设备容易老化损坏,并且在反应氧化过程中氧气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短,大部分的氧气未进行充分的反应便浮出反应器,这样一来降低了反应效率也增加了处理成本。
并且,现有湿式氧化反应器在检修清洗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包括通过人孔进入氧化反应器内部洗刷以及各管路阀门的现场操作等。这样既提高了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了生产的安全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式氧化强化微界面系统,该湿式氧化强化微界面系统通过在氧化反应器内设置液体喷射器,一方面液体喷射器可将清洗氧化反应器的水高效破碎成微米级液滴,并通过喷射器冲撞氧化反应器上方取代人工进行清洗,从而达到提高传质的效果。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式氧化强化微界面系统,包括:废水换热器、废水加热器、氧化反应器,所述废水换热器上设置有物料进口、物料出口、热源进口以及热源出口;所述氧化反应器出来的氧化水从所述热源进口进入所述废水换热器中,所述物料出口连接所述废水加热器;
所述氧化反应器的底面中间区域向上凸起呈平面,在所述氧化反应器底面凸起平面的两侧平整部分别设置有出液口,所述氧化反应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以及废水进口;所述氧化反应器内上部以及侧壁均设置有液体喷射器,所述液体喷射器的底部为平面,顶部呈半圆形弧面,所述半圆形弧面上依次排布有若干个喷射口,位于上部的所述喷射口的喷射方向朝向氧化反应器的顶部,位于侧壁的所述液体喷射器的喷射方向朝向氧化反应器的对侧壁;所述进液口通过管道与位于上部的所述液体喷射器的底部连接,所述废水进口通过管道与位于侧壁的所述液体喷射器的底部连接。
本发明的湿式氧化强化微界面系统,具体工作时先将废水初步过滤后送入废水换热器与从氧化反应器出来的经过湿式氧化处理过的废水进行换热,换热后再经过废水加热器进行进一步的加热,加热后的废水送入氧化反应器中进行氧化处理,氧化反应器在工作之前先通过喷射口喷射出来的清水对内部进行仔细的清洗。
现有技术中,湿式氧化反应器在检修清洗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包括通过人孔进入氧化反应器内部洗刷以及各管路阀门的现场操作等。这样既提高了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了生产的安全性。
本发明为了提高湿式氧化强化微界面系统的清洗效果,提供了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湿式氧化强化微界面系统,主要依靠设置在半圆形弧面上的喷射口喷射过程中将清洗水进行高效破碎形成雾状,从而提高喷淋效果,也相应的提高传质效果。另外,为了提高废水的湿式氧化效果,进入氧化反应器中的废水也通过液体喷射器上的喷射口进行高效破碎成雾状,从而提高废水与进入的压缩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氧化反应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05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