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0838.4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3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文;毕姣莹;刘永雷;但光箭;张明;王子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50 | 分类号: | G01V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蕾;姚亮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盐 剩余 油气 分布 预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孔隙度充填;
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根据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以钻井试采井段为中心,以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基础,按照距离钻井试采井段由近到远的顺序对所充填的孔隙度值进行搜索,对于距离钻井试采井段远近相同的按照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搜索,并将已搜索孔隙度进行体积积分作为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直到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等于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时,停止搜索;其中,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对应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
将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中扣除,得到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
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确定剩余油气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包括:
获取研究区地震数据、钻井资料以及测井资料;
基于地震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进行精细井-震标定,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
基于测井资料进行测井解释,确定油气水界面以及地层界面数据;
根据精细井-震标定确定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以及测井解释确定的油气水界面、地层界面数据进行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结果以及孔隙度充填结果,确定研究区缝洞储层的体积和地质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包括:
获取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
基于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根据物质平衡或者水驱法确定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
基于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结合油田采收率、地层温度数据,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所述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根据下述公式进行确定:
NPBo=NBoiceffΔP
式中,Np是动态地质储量;N是油藏的原始地质储量;Bo是油藏目前原油体积系数;Boi是油藏原始原油体积系数;ceff是有效压缩系数;ΔP是油藏压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确定剩余油气分布包括:
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储层顶面构造特征分析和/或储层有效厚度确定;
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和/或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结合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根据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达到研究区油柱高度的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油气检测分析,油气检测有利区域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083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