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用玻璃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1203.6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0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苍利民;郭松昌;万志刚;杨柯;胡海明;陈明波;魏永强;孙向阳;李有弟;赵振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00 | 分类号: | G02B1/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55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玻璃 导光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用玻璃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包括玻璃板、玻璃板上印制的通过光学软件进行排布设计的多个导光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点为一层结构,即由下转换发光材料和改变光线反射角度的导光材料形成的混合物导光层,其中下转换材料用于将白光中的蓝绿光转换为红色光。本发明通过在导光点材料里加入下转换发光材料,当光到达导光点时能激发出红光,弥补红光在玻璃传播过程中的吸收衰减,弥补红光的衰减,从而解决了玻璃导光板的色偏问题。通过本发明,能有效降低显示用玻璃导光板对玻璃含铁量的要求,解决了实际生产中当前只有含铁量小于20ppm的玻璃才能用作导光板的难题,极大降低了显示用玻璃导光板的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用玻璃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液晶显示器中,需要有背光源为液晶显示器提供光源,显示用导光板主要用于将光源发出的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成面光源,从导光板的一个表面将光线引出,使液晶显示器显示画面。
传统的显示用导光板的材质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聚碳酸酯( PC )等,但由于其耐热性差、膨胀系数高而在户外、高温等特殊场合严重制约着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为此近期推出一种玻璃板制作的导光板,相比传统材质的导光板而言耐热性好、膨胀系数低、强度高,在大尺寸的电视产品上可使模组变的更薄。
玻璃生产中所使用的矿物原料(石英砂、长石、白云石、石灰石等),通常占配合料总重量的80%左右。由于形成原因不同,这些矿物原料中都含有一些铁类等矿物杂质,一方面这些杂质以及通过其它途经带入玻璃中的铁杂质(如玻璃生产中加入一定比例碎玻璃时带入的一些铁杂质和耐火材料受玻璃液侵蚀后落入玻璃中的铁杂质)会使玻璃液受到污染。
玻璃中铁的总含量通常以Fe2O3表示。铁在玻璃中主要以三价(Fe3+)和二价(Fe2+)的形式存在。Fe3+在玻璃中有两种配位形式,即六配位和四配位。Fe2+则只有六配位(磷酸盐玻璃除外)。这两种价态都在可见光区使玻璃着色,其颜色取决于两种价态在玻璃中的比例。Fe2 + 和 Fe3 + 均强烈地吸收紫外线 ,前者吸收带在 200nm ,后者在 225nm ,后者的吸收系数比前者大得多。Fe2 +在1050nm 和 2100nm 处各有一个吸收带 ,强烈地吸收红外线。Fe2 + 和 Fe3 + 的可见光吸收曲线见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到,Fe2+和Fe 3+在光线波长为400 ~ 700nm 的范围内存在吸收,对于红绿蓝三基色而言,Fe2 +对630的红光的吸收系数(11cm -1Mol-1) 远大于 Fe3 +对450nm的蓝光的吸收系数(0.96cm -1Mol-1)。因此玻璃中铁离子的存在导致其作为导光板使用时,光线中的R(红光)G(绿光)B(蓝光)通过玻璃一定光程后,吸收不一致,尤其是Fe2+对红光的吸收尤为严重,是导致玻璃导光板色偏的主要原因。为避免整个导光板导出的光线的色偏缺陷,实际上用作导光板的玻璃板要求玻璃中的铁含量小于20ppm(Fe3+ 和 Fe2+的总和,以Fe2O3计)。在大批量玻璃生产过程中,铁含量小于20ppm的平板玻璃的生产成本太高,这严重制约了玻璃板在显示用导光板上的应用,成为了影响显示玻璃导光板推广的最大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用玻璃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能够解决了玻璃导光板的色偏问题,且有效降低显示用玻璃导光板对玻璃含铁量的要求,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显示用玻璃导光板,包括玻璃板、玻璃板上印制的通过光学软件进行排布设计的多个导光点,所述的导光点为一层结构,即由下转换发光材料和改变光线反射角度的导光材料形成的混合物导光层,其中下转换材料用于将白光中的蓝绿光转换为红色光。
所述玻璃板的厚度为0.2毫米至5毫米。
所述玻璃板的玻璃成分中铁含量(质量比)为20-1000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12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