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2427.9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0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荆继武;杨峰;蓝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77 | 分类号: | G06F21/77;G06K17/00;G06Q30/0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000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芯片 物理 无损 销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产品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方法和系统。本发明首先生成第一消费码,防伪芯片存储第一消费码,在带有防伪芯片的产品包装的内部形成可识别标签,可识别标签上承载第一消费码;消费者识别器通过可识别标签获取第一消费码,向防伪芯片发送附有第二消费码和消费者身份标识的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请求;防伪芯片验证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请求,若通过,则防伪芯片清除本地存储的防伪信息,实现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发起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请求的方式,实现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有效防止不法者利用带有防伪芯片的正品包装封装仿冒产品,保障正品厂家和消费者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产品防伪方案普遍将私钥以某种形式存储在产品的防伪芯片中,消费者可以通过挑战-响应的方式重复验证产品的真伪。同时为方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前能够验证产品的真伪,防伪芯片通常位于产品的外包装。然而防伪芯片的可重复验证性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不法者可以利用带有防伪芯片的正品包装来封装仿冒产品,侵害正品厂商和消费者的权益。对此,需要采用防伪芯片可销毁的方法解决该安全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方法和系统,通过发起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请求的方式,实现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以保障正品厂家和消费者的权益。
本发明提出的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生成第一消费码,防伪芯片存储第一消费码;
(2)在带有防伪芯片的产品包装的内部形成可识别标签,可识别标签上承载第一消费码;
(3)消费者识别器扫描承载有第一消费码的可识别标签,从可识别标签上获取第一消费码;
(4)消费者识别器向消费者通过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确认界面发出一个执行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操作的请求,请求消费者确认执行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操作;
(5)消费者确认执行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操作请求,并将该确认发送给消费者识别器;
(6)消费者识别器接收到步骤(5)的确认请求后,向防伪芯片发送一个附有第二消费码和消费者身份标识的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请求;
(7)防伪芯片接收来自消费者识别器的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请求,并将该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请求中的第二消费码与防伪芯片中存储的第一消费码进行比对,若第二消费码与第一消费码相一致,则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请求验证通过,进行步骤(8),若第二消费码与第一消费码不一致,则防伪芯片生成一个包含消费码验证失败提示的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响应,并将该响应发送至消费者识别器;
(8)防伪芯片清除本地存储的防伪信息,实现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并生成一个包含防伪信息销毁状态的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的响应,并将该响应发送至消费者识别器;
(9)消费者识别器接收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响应。
上述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方法的步骤(1)中,第一消费码由防伪芯片产生并存储,或由打标设备产生后发送至防伪芯片,或由第三方设备产生后发送至防伪芯片。
上述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方法的步骤(1)中,可识别标签为一维码、二维码、图片、数字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上述防伪芯片物理无损销毁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1)打标设备将消费凭据兑换中心地址发送给防伪芯片;
(2)防伪芯片接收并保存来自防伪打标设备的消费凭据兑换中心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24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