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界面生态调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2677.2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1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袁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3/00;C02F3/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峡 库区 滨江 消落带 界面 生态 调控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态调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界面生态调控系统及方法,多功能缓冲区外侧设置有江岸林泽区、江岸野花草甸区、江岸灌木丛区;多功能缓冲区设置有浅水区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带、水际线挺水植物带、低河岸区湿生草甸带、河岸带上部疏林草甸带和过渡高地林带。本发明通过将系统结构调控、生物调控、环境调控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生态调控系统,实现消落带的动态平衡;通过对水平界面结构、垂直界面结构、界面物质组成、界面生态过程等进行合理调节,增强界面的生态服务功能;通过多功能缓冲区能够起到河岸稳固和防护功能、地表径流拦截净化功能、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景观美化功能和休闲游憩功能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调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界面生态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河流与流域集水区环境介质间存在着一个关系最密切、作用最活跃的界面(或称迁移控制带),这个界面就是河流边岸带,即河岸带(Riparian)。河岸带是指河流边岸洪水期最高水位线和枯水期最低水位线之间的区域,这个线性带状结构,是一个水陆交错带,群落交错区,陆域集水区与河流水体之间的重要生态界面,具有拦截、过滤、净化、生境、生物走廊等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除了天然枯洪水位季节性变化,山城重庆的长江、嘉陵江河岸带还要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冬季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夏季水位回落到145米。因此,到了冬季,当大多数河流都处在一年中的枯水季、水位最低的时期,山城重庆的长江、嘉陵江河岸带,却因三峡水库冬季蓄水,而处于高水位状态。三峡库区消落带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界面,既是水陆相互作用界面、水位变动交错界面,也是一个城市与自然的界面。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三峡库区三十米高差的消落带,植物一般很难在此生存。少量区域植被修复但种类单一,多样性较低。
(2)现有技术仅设计植物栽植忽略了地形设计以及生境设计,未能为野生动物栖息考虑。
(3)消落带现有技术主要是复绿为主,缺乏景观性考虑。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1)落差为三十米的区域植物难以存活。
(2)地形条件以及环境影响因子的复杂性难以考虑到动物栖息地。
(3)多数消落带区域并未考虑景观因素,主要是植被恢复为主要目标。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通过界面生态调控技术解决三峡库区消落带区域的生态问题,通过地形塑造与植被群落构架提升物种多样性,丰富其景观观赏性,使得该区域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发挥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界面生态调控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界面生态调控系统,所述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界面生态调控系统设置有:
多功能缓冲区;
所述多功能缓冲区外侧设置有江岸林泽区、江岸野花草甸区、江岸灌木丛区;
所述多功能缓冲区设置有浅水区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带、水际线挺水植物带、低河岸区湿生草甸带、河岸带上部疏林草甸带和过渡高地林带。
进一步,所述江岸林泽区设置有呈S形沿消落带界面均匀分布的河岸林带。
进一步,所述江岸灌木丛区设置有耐受水淹的灌木丛,多个灌木丛连续或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江岸野花草甸区设计栽种多季相、多层次、多色彩和观赏性佳的草本植物种类,增加群落的多样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26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凉席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便携式自动洗袜机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