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钢包底部的圆形阻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2775.6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7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晟;刘孟;唐树平;肖同达;李慕耘;陈大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0 | 分类号: | B22D4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8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包 底部 圆形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钢包底部的圆形阻漩装置,其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阻漩下部、阻漩中部和阻漩上部;所述阻漩下部为圆柱,其具有第一中心通孔,阻漩下部的外侧具有向内凹的外固定槽,阻漩下部的内侧具有向外凸的内固定槽;所述阻漩中部为上小下大的圆台,且其具有第二中心通孔;在圆台的四周设有溢钢孔,该溢钢孔与第二中心通孔相连通;所述阻漩上部为圆柱,其具有第三中心通孔;所述第一中心通孔、第二中心通孔、第三中心通孔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本发明可有效降低钢包渣下渣临界高度,从而减少钢包尾期下渣量,减少了钢包中的钢渣进入中间包,提高了钢材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连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包底部的圆形阻漩装置。
背景技术
钢包是连铸工艺流程中用于盛放钢液并进行精炼和浇注的容器。在连续铸钢的生产过程中,当钢包中含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硅等炉渣的钢水流入中间包后,会造成钢水中铝和钛等易氧化合金元素的烧损,并产生氧化铝夹杂物,影响钢水的洁净度,造成钢材表面质量问题。此外,钢水中的氧化铝夹杂还会造成水口堵塞,影响结晶器内的流场以及中间包连浇炉数。为了避免钢包中的炉渣进入中间包,有些钢厂采用钢包留钢操作,这种操作虽然避免钢包中的炉渣进入中间包,满足了钢材质量要求,但钢水的收得率低。目前,如何提高钢包浇注过程钢水的收得率,又不影响钢材质量是困扰炼钢厂的一个难题,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控制钢包下渣量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钢包底部的圆形阻漩装置,该装置能减少钢包中的钢渣进入中间包,以提高钢材质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钢包底部的圆形阻漩装置,其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阻漩下部、阻漩中部和阻漩上部;
所述阻漩下部为圆柱,其具有第一中心通孔,阻漩下部的外侧具有向内凹的外固定槽,阻漩下部的内侧具有向外凸的内固定槽;
所述阻漩中部为上小下大的圆台,且其具有第二中心通孔;在圆台的四周设有溢钢孔,该溢钢孔与第二中心通孔相连通;
所述阻漩上部为圆柱,其具有第三中心通孔;
所述第一中心通孔、第二中心通孔、第三中心通孔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溢钢孔的上部为半圆形,下部为矩形孔。
按上述方案,溢钢孔的上部半圆形的半径R2为20~40mm;下部矩形孔的宽度L7尺寸为40~80mm,高度L9为60~90mm。
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二中心通孔的半径从下往上逐渐增大,且最下端的半径与第一中心通孔的半径相同,最上端的半径与第三中心通孔的半径相同。
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二中心通孔最下端的直径ΦA为200~300mm。
按上述方案,所述外固定槽、内固定槽对称设置。
按上述方案,外固定槽的半径R1为30~60mm,内固定槽的半径R为30~60mm。
按上述方案,外固定槽顶部距离阻漩下部的上表面的高度L3与外固定槽底部距离阻漩下部的下表面的高度L4相等,为25~80mm。
按上述方案,阻漩上部的直径L2为480~650mm,高度L5为80~180mm;第三中心通孔的直径L1为300~450mm。
按上述方案,阻漩中部的高度L6为120~200mm;阻漩下部的直径L8为550~700mm。
安装时,确保其中心线与水口中心线重合进行安装,将阻漩下部浇注到钢包底部平面以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二中心通孔的半径从下往上逐渐增大,以便于钢液流出,及使钢液平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27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