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化迷宫式轴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3749.5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2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T·E·艾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8 | 分类号: | F16C35/08;F16C33/72;F16J15/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董均华;刘茜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迷宫 轴承 组件 | ||
轴承组件包括具有第一环状本体的第一座圈构件,第一环状本体具有第一内直径和第一外直径。第一座圈构件具有第一附接特征和在第一附接特征内侧延伸的第一突起。第二座圈构件具有第二环状本体,第二环状本体具有第二内直径和第二外直径。第二座圈构件具有第二附接特征和在第二附接特征内侧延伸的第二突起。第一附接特征联接到第二附接特征,使得第一突起从第二突起轴向间隔开,在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限定通道。通道相对于第一座圈构件和第二座圈构件的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环构件具有设置在通道中的环状截头锥形本体,环状截头锥形本体相对于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支撑可旋转轴的轴承组件。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或其它可转向车辆的转向柱组件可包括由一个或多个转向柱轴承组件支撑的可旋转转向轴。典型的转向柱轴承组件包括内部座圈、外部座圈和设置在内部座圈和外部座圈之间的球轴承,以允许座圈的相对旋转。这种轴承组件可从转向柱组件产生不希望的噪音。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轴承组件包括第一座圈构件、第二座圈构件和环构件。所述第一座圈构件具有第一环状本体,所述第一环状本体具有第一内直径和第一外直径。所述第一座圈构件具有第一附接特征和在第一附接特征内侧延伸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二座圈构件具有第二环状本体,所述第二环状本体具有第二内直径和第二外直径。所述第二座圈构件具有第二附接特征和在第二附接特征内侧延伸的第二突起。第一附接特征联接到第二附接特征,使得第一突起从第二突起轴向间隔开,在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限定通道。所述通道相对于第一座圈构件和第二座圈构件的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所述环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通道中的环状截头锥形本体,所述环状截头锥形本体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座圈构件还包括第三附接特征。在这种实施例中,所述组件还包括第三座圈构件,所述第三座圈构件具有第三环状本体,所述第三环状本体具有第三内直径和第三外直径。所述第三座圈构件具有第四附接特征和在第四附接特征内侧延伸的第三突起。第四附接特征联接到第三附接特征,使得第三突起从第二突起轴向间隔开,在第三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限定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所述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的第二环状截头锥形环构件。所述第二环构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组件还包括可旋转轴,环构件围绕所述可旋转轴设置且具有与可旋转轴的接口。在这种实施例中,环构件可具有与第一突起的第二接口和与第二突起的第三接口。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环构件包括聚四氟乙烯或聚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附接特征包括第一弹性可互锁凸耳,第二附接特征包括第二弹性可互锁凸耳。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座圈构件和第二座圈构件具有相同的横截面轮廓。
根据本公开的组装的方法包括:提供可旋转轴;以及在第一轴向位置处围绕轴设置第一环状座圈构件。第一座圈构件具有第一附接特征和在第一附接特征内侧延伸的第一突起。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突起附近围绕轴设置环状环构件。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轴向位置处围绕轴设置第二环状座圈构件。第二座圈构件具有第二附接特征和在第二附接特征内侧延伸的第二突起。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一附接特征联接到第二附接特征,以将第一座圈构件固定到第二座圈构件,环构件位于第一座圈构件和第二座圈构件之间。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在它们之间共同限定通道,环构件设置在所述通道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环状座圈构件具有第三附接特征。在这种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突起附近围绕轴设置第二环状环。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三轴向位置处围绕轴设置第三环状座圈构件。第三座圈构件具有第四附接特征和在第三附接特征内侧延伸的第三突起。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三附接特征联接到第四附接特征,以将第二座圈构件固定到第三座圈构件,第二环构件位于第二座圈构件和第三座圈构件之间。第二突起和第三突起在它们之间共同限定第二通道,第二环构件设置在第二通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37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管芯、封装件及相关方法
- 下一篇:用于控制电动自行车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