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分区式多井回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3862.3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7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和平 |
主分类号: | F24T10/20 | 分类号: | F24T10/20;B01D29/03;B01D29/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地热能 分区 式多井回 灌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分区式多井回灌装置,包括地下井、潜水泵、皮带轮机构和活动轴,所述地下井的顶部卡合设置有井盖,所述抽水管的底部连接有潜水泵,所述井盖的另一侧边缘处贯穿有回水管,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活动设置有驱动块,所述出水口的顶部和固定轴的一端相连,且固定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涡轮,所述传动轴的底部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部贯穿有活动轴,且活动轴的外侧缠绕有复位弹簧,所述活动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该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分区式多井回灌装置,同一回灌装置可实现多井回灌操作,并且能够加快回灌水渗透地下井内的速度,进而能够提升回灌的效率,保证地下水的平衡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浅层地热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分区式多井回灌装置。
背景技术
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处于地表层的可再生能源,其产生的热能可直接利用,并且具有环保性,而在地热能抽取之后,为了保持地下井内的水平衡,以及地热能能够一直提供,需要对地下井进行回灌操作,例如公开号为CN210718172U的一种分区回灌式中深层地热能采集井,包括井体,井体包括下部的热能提取区和上部的回灌区…本实用新型一口采集井同时具有抽水和回水的功能,采集利用中深层地热水中的热量,但不消耗地热水,换热后的地热水回灌率高,占地面积小,便于施工和维护,成本更低,资源利用率更高。但是该分区回灌式中深层地热能采集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
1.当回灌水流至地下井内之后,无法对水渗透进地下的速度进行控制,只能够定时定量的进行回灌,需要人工进行合理的调控,因此当回灌水量较大时,则会出现溢出井外的现象,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2.现有的回灌装置大多仅能够实现同井回灌,无法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实现多个地下井的同步回灌操作,因此同井回灌降低了回灌的效率,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浅层地热能回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分区式多井回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无法对水渗透进地下的速度进行控制,因此当回灌水量较大时,则会出现溢出井外的现象,无法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实现多个地下井的同步回灌操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分区式多井回灌装置,包括地下井、潜水泵、皮带轮机构和活动轴,所述地下井的顶部卡合设置有井盖,且井盖的一侧边缘处贯穿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底部连接有潜水泵,且抽水管外侧的地下井内固定有渗透板,所述井盖的另一侧边缘处贯穿有回水管,且回水管的端头处和连接管相互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活动设置有驱动块,且驱动块的侧面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顶部和固定轴的一端相连,且固定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涡轮,所述传动轴的底部套设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的边侧活动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部贯穿有活动轴,且活动轴的外侧缠绕有复位弹簧,所述活动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下端面粘贴有清洁刷。
优选的,所述驱动块和连接管组成旋转结构,且两者的截面均为球形结构,并且驱动块通过出水口和回水管相连通,同时回水管和地下井均为等角度分布。
优选的,所述驱动块的底部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通过皮带轮机构和传动轴相连,并且连接轴和固定轴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通过另一皮带轮机构与活动筒相连,且活动筒的内部贯穿有引导杆,并且引导杆上设置有2条螺距相同、旋向相反的螺纹槽,同时引导杆和活动筒为螺纹连接,而且活动筒和井盖为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引导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且活动板的内部开设有连通孔,并且连通孔的内部为网格状结构,同时活动板的边缘处和地下井的内壁紧密贴合,而且活动板与抽水管和回水管均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下端面等间距预留有进料口,且进料口通过活动板和传动轴相连通,并且传动轴为内空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和平,未经吴和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38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水热交换装置
- 下一篇:印染污水处理用絮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