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有序队列的移动充电设备调度方法、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5221.1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9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杨俊强;张冰洁;刘然;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0 | 分类号: | B60L53/30;B60L53/60;B60L5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会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有序 队列 移动 充电 设备 调度 方法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有序队列的移动充电设备调度方法、系统、装置,旨在解决充电站充电不便、充电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应用于具有移动充电设备的充电站系统,包括轨道、移动充电设备、停车检测装置;轨道包括第一轨道、多个第二轨道、第三轨道;当停车检测装置被触发时,获得待充电动车所在的停车充电位编码及其对应的目标第二轨道位置;获取待机状态的移动充电设备到达目标第二轨道位置的轨道行程;通过轨道切换装置连通目标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选定置于第三轨道中位于队首的移动充电设备沿第一轨道移动至目标第二轨道。本发明提高了充电设备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有序队列的移动充电设备调度方法、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应,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制定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安全战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一方面,改善能源环境,降低碳排放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共识。另一方面,化石能源作为全球能源的重要形式,容易受到政治、经济、恐怖袭击等各方面的影响。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使得以内燃机作为动力源的传统机动车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而使用清洁能源的电动汽车必然会成为未来机动车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近年来,关于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的频频出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迅速,拉动了国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需求的大幅增长。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车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消费者认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的新能源车整体销量正在“节节攀高”。
不过随着城市中新能源车的增多,充电难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目前的电动车一般是通过到充电站充电来补充能量的供给,但充电站充电桩(充电设备)的数量有限,且大多为固定充电桩,再加上充电电缆长度的限制,导致电动汽车(简称电动车)充电不便,而且每个车位配置一个充电桩,车辆在停车位停泊,哪怕充完电了也不能释放该充电桩资源,直至车辆驶离停车位,缺乏灵活性,从而给电动车的使用带来不便。若仅单独提高充电站充电桩的数量,则存在投资高且原有充电站的电力容量无法满足大面积布桩的问题。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序队列的移动充电设备调度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充电站无法合理调度有限数量的充电设备,导致充电不便、充电设备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序队列的移动充电设备调度方法,应用于具有移动充电设备的充电站系统,所述充电站系统包括轨道、移动充电设备、停车检测装置;
所述轨道包括第一轨道、多个第二轨道、第三轨道;所述第一轨道设置于停车充电位,通过轨道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二轨道连接;所述第三轨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的两端连接,构成环形轨道;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的移载装置与所述轨道匹配;所述移动充电设备按照队列置于所述第三轨道;
当所述停车检测装置被触发时,获得待充电动车所在的停车充电位编码;
基于所述停车充电位编码识别其对应的目标第二轨道位置;
选定置于所述第三轨道中位于队首的移动充电设备为待移动移动充电设备;
所述待移动的移动充电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第二轨道位置;通过轨道切换装置连通目标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
所述待移动的移动充电设备沿所述第一轨道,通过对应的轨道切换装置移动至所述目标第二轨道。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充电动车完成充电后,对应的移动充电设备通过轨道切换装置,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至所述第三轨道中移动充电设备队列的队尾。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充电设备设置有机械臂;
所述机械臂配置为将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的充电枪与待充电动车的充电口连接/断开。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可用的移动充电设备数量少于待充电动车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52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