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灾害应急的灾害链构建与灾害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8156.8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8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祥;王羽茜;郑洁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4 | 分类号: | G06Q10/04;G06Q50/26;G08B2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罗飞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灾害 应急 构建 分析 方法 | ||
1.一种面向灾害应急的灾害链构建与灾害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确定研究区域,分析该区域内自然灾害历史数据,研究台风可能引发的危机事件及其可能演化的后果,分析并明确灾害链中的灾害事件节点,构建灾害系统;
S2: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载体三个方面对灾害系统进行分析;
S3:考虑灾害形成的时空效应以及各灾害间的耦合效应,分析各个次生事件之间的相互演化机制,描述灾害链的成灾机制,完成灾害应急的灾害链的构建;
S4:对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链进行灾害链的分析,分别构建台风降水预测模型和水文模型,其中水文模型包括降雨量模型、产流模型、汇流模型、排水模型、积水模型;
S5:分析台风、暴雨、洪涝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以及承灾载体,并分析各灾害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将步骤S4中建立的各灾害模型联系起来,进行灾害分析;
其中,步骤S3包括:
S301:构建灾害系统模型:
S(l)={SG,R,E}
式中,S(l)表示整个灾害链系统,包括l个灾害事件、事件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所处环境,l≥2;SG表示系统中的l个灾害事件;R表示各个灾害事件间的关系;E表示灾害链所处的环境;
S302:获取灾害之间的联系:
f(SGi(t),Ri,j(t),SGj(t))=0
式中,SGi(t)表示灾害链中的第i个灾害事件在t时刻的状态;SGj(t)表示灾害链中的第j个灾害事件在t时刻的状态;Ri,j(t)表示SGi(t)、SGj(t)二者在t时刻的相互关联关系,f表示t时刻SGi(t)通过作用因子Ri,j(t)对SGj(t)产生作用,使得SGi和SGj之间产生联系;
S303:根据灾害系统和灾害之间的联系,构建灾害链,灾害链包含多个灾害事件,各灾害事件之间通过关联关系Ri,j(t)连接而成,并在外界环境E的作用下呈连锁链式结构演化,最终造成一系列灾害后果H(t);
S4中构建的降雨量模型为:
式中,q为平均降雨强度;A1是重现期一年时1min的降雨量;P为重现期;t为降雨历时;C为反映降雨强度随重现期的参数,令A=167A1(1+ClgP),得到:
构建降雨量模型的步骤包括:
S4011:建立降雨强度与重现期之间的关系,根据降雨强度推算重现期;
S4012:根据重现期计算参数A,b,n,计算方式如下:
n=0.762-0.023ln(P–0.836)
b=14.314+0.248ln(P–0.836)
当重现期在1~10a时,A=16.351+2.564ln(P–0.836)
当重现期在10~100a时,A=17.210+2.688ln(P–3.422)
其中A是雨力,重现期的单位是a,表示年,不同重现期对应的A的计算公式不同;b是时间参数,n是暴雨衰减指数;
S4013:求雨峰前后的瞬时降雨强度表达式:
i(t)表示瞬时降雨强度,平均降雨强度q与瞬时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则瞬时降雨强度表达式为:
则雨峰前后的瞬时降雨强度表达式:
将上式化简得:
其中,i'(t)表示雨峰前的瞬时降雨强度,i”(t)表示雨峰后的瞬时降雨强度,雨峰的相对位置用雨峰系数η表示,取值范围为0~1,由历史降雨资料获得;ta为雨峰前的降雨历时,对应的瞬时降雨强度为ia;tb为雨峰后的降雨历时,对应的瞬时降雨强度为ib;
构建产流模型的方法包括:
S4021:计算下渗率f:
f=fc+(f0-fc)e-kt'
式中,f0为初始入渗率;fc为稳定入渗率;k为衰减系数;
S4022:获得产流速率计算公式:
地表尚未出现雨水流动的阶段称为初损阶段,降雨总量达到初损的时刻为ts,得到产流速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t)为产流速率,mm/min;
构建汇流模型的方法包括:
S4031:计算等流时面上的产流量,第iΔt和第(i-1)Δt等流时线之间的区域面积为Si,在其上的产流量为:
式中,Ii为产流量;
S4032:计算等流时面上的汇流量:
式中,Qi为第i个等流时面上的汇流量;Ii为该区域的产流量;为第i条等流时线到出水口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径流系数;
每个等流时面包含多种类型的地块,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出每个区域的平均径流系数,公式如下:
式中,Si为第iΔt和第(i-1)Δt等流时线之间的区域面积;为对应各地块类型的径流系数;
S4033:计算整个子流域的汇流量Q:
Q=∑Qi;
步骤S4中构建的排水模型的方法具体包括:
采用经验公式进行排水能力计算:
D=Kd0+d'0
式中,D为排水效率;d0为排涝模数;K为综合系数;d'0为特殊原因导致的排水能力的变化;
排涝模数d0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Rp为设计日降雨量;F为排水口流域的面积;m为峰量指数,反映洪峰与洪量的关系;λ为递减指数,反映排涝模数与排水口流域面积的关系;
步骤S4中构建的积水模型为:
Qz=∑[(Qi-D·Si)·Δti]
式中,Qz为积水点积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815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