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及隔热凉感双效织物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9466.1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8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廖德超;徐森煌;方钧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34 | 分类号: | D01D5/34;D01F1/10;D01F8/06;D01F8/10;D01F8/12;D01F8/14;D03D15/292;D03D15/52;D03D15/283;D03D15/37;D04B1/16;D04B2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福根;付文川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 凉感双效 纤维 织物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及隔热凉感双效织物。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包括一隔热部以及包覆隔热部的一凉感部。形成隔热部的材料中包含一第一基材和分散于第一基材中的一近红外光反射材料,近红外光反射材料是选自铁、钴、铬、铜、镍、铋及其合金。形成凉感部的材料中包含一第二基材和分散于第二基材中的一凉感材料,凉感材料是包含钙、镁、钠和铝中至少一种金属的硅酸盐类。隔热凉感双效织物是由隔热凉感双效纤维所织造而成,隔热凉感双效织物传递的热通量为大于或等于0.145W/cm2,隔热凉感双效织物的近红外光反射率为大于或等于5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及织物,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及隔热凉感双效织物。
背景技术
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的平均温度逐年上升。为了因应气候的变迁,人们对于机能性布料的需求逐渐增加以追求更佳的舒适性,其中,又以具有隔热和凉感功能的机能性布料最受瞩目。
为了符合市场上对于隔热和凉感功能的需求,业界开发了一种隔热纱,隔热纱是于纱线的制造过程中添加一隔热材料制得。隔热材料可反射热源所辐射的红外线,因此,在阳光的照射下,隔热纱可阻挡部分的热能传递到人体,避免人体因高温而感到不适。另外,现有技术中亦开发了一种凉感纱,凉感纱是于纱线的制造过程中添加一凉感材料制得。当外界环境的温度低于皮肤时,凉感材料可通过温度差引起的热传递现象,将皮肤产生的热能快速逸散至外界环境中,因此,皮肤接触凉感纱时可具有冰凉的触感。
根据上述内容,隔热纱和凉感纱是通过不同的机制,来达到提升机能性布料于使用时舒适度的效果,因此,单一一种纱线无法轻易满足市场上对机能性布料的需求。为了兼顾隔热纱和凉感纱的功能,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将隔热纱和凉感纱混纺制成的织物。混纺后的织物虽可兼具隔热与凉感的效果,但却需同时使用隔热纱和凉感纱两种纱线,因此,在制程上具有步骤繁复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及其制得的隔热凉感双效纤维织物。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隔热凉感双效纤维。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包括一隔热部以及包覆隔热部的一凉感部。形成隔热部的材料中包含一第一基材和分散于第一基材中的一近红外光反射材料,近红外光反射材料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铁、钴、铬、铜、镍、铋及其合金。形成凉感部的材料中包含一第二基材和分散于第二基材中的一凉感材料,凉感材料是包含钙、镁、钠和铝中至少一种金属的硅酸盐类。
优选地,隔热部以一内芯的形式存在,凉感部以一外鞘的形式存在。
优选地,隔热部与凉感部的重量比为3:7至7:3。
优选地,以隔热部的总重量为基准,近红外光反射材料的添加量为0.5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
优选地,以凉感部的总重量为基准,凉感材料的添加量为0.5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
优选地,近红外光反射材料以粒子的形式分散于第一基材中,且近红外光反射材料为平均粒径介于100纳米至1500纳米之间的纳米粒子。
优选地,凉感材料以粒子的形式分散于第二基材中,且凉感材料为平均粒径介于100纳米至1500纳米之间的纳米粒子。
优选地,第一基材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其组合物;第二基材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其组合物;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相同或不同。
优选地,隔热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凉感部被覆在多个隔热部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94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面施釉还青勾瓦烧成工艺
- 下一篇:一种工业废弃物固液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