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及应用于该方法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9495.8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6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盛视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35 | 分类号: | G06F8/35;G06F8/36 |
代理公司: | 深圳金伟创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28 | 代理人: | 唐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件 开发 方法 应用于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指令输入对其源组件数据库输入所需指令,S2:源组件数据库接收指令。该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及应用于该方法的装置,所述软件开发方法采用已知源组件数据库的方式来进行软件的生成,从而一定程度上能够缩短软件开发过程中,数据需要重新编写所消耗的大量时间,且通过已知源组件数据库所得软件能够有效地避免错误代码的产生,大大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及软件质量,且源组件数据库的使用也使得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软件开发时,大大减小了软件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代码输入工作量,缩短软件开发过程的开发周期及测试周期,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及软件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及应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客户对软件产品的使用体验及开发周期上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软件开发技术已逐渐跟不上客户需求及市场需求。现有的软件开发技术通常需要软件开发人员在采用可视化界面构建工具构建对应页面后,人工地为实现对应软件的数据初始化、数据校验、数据提交、事件处理等数据处理流程输入大量的代码,以对应开发出客户需要的软件程序。
但这种软件开发技术通常受限于软件开发人员的软件开发经验及代码输入效率,从而导致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开发周期及测试周期较长,整体的软件开发效率低下,开发出的软件质量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及应用于该方法的装置,解决了但这种软件开发技术通常受限于软件开发人员的软件开发经验及代码输入效率,从而导致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开发周期及测试周期较长,整体的软件开发效率低下,开发出的软件质量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指令输入对其源组件数据库输入所需指令,;
S2:源组件数据库接收指令且源组件数据库通过内置数据库对其输入指令进行指令分析;
S3:指令分析完成后,源组件数据库内置数据可以生成指定指令时,指令进入智能处理中心等待;
S4:智能处理中心对其进入的指令执行操作开始,通过指令所需和源组件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建立软件模型;
S5:软件模型生成后,智能处理中心通过指令,进行数据组件的装配,智能处理中心通过指令,所需要的数据从源组件数据库对其注入匹配指令数据;
S6:生成软件,等待人员测试。
优选的,所述源组件数据库内置数据库依次分为A型代码、B型代码和C型代码。
优选的,所述若源组件数据库内置数据无法生成指定指令时,使用者需跟换指令重新输入。
一种应用于该方法的装置,所述包括软件生成装置,软件生成装置内置开始模块、源组件模块、智能处理模块、软件生成模块、软件测试模块和结束模块,开始模块内置指令输入模块,智能处理模块包括组件选择模块、组件装配模块、模型生成模块和数据注入模块。
优选的,所述所述源组件模块内置代码数据库、分析模块和微处理中心,微处理中心通过数据库与分析模块对其指令输入模块输入的指令进行剖析,微处理中心通过数据库辨别指令输入模块传输的指令是否进行生成。
优选的,所述所述智能处理模块接收指令,组件选择模块对其指令进行组件的确定,组件装配模块对其确定的组件进行装配,模型生成模块对其装配的组件进行整合生成,数据注入模块对其注入所需数据,数据注入完成。
优选的,所述所述软件生成模块生成软件,软件测试模块对其进行测试,测试完成,点击结束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盛视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盛视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94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