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葵割秆插盘机及全自动食葵割秆插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0004.1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5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韩长杰;李光新;朱兴亮;张静;袁盼盼;尤佳;徐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李晓 |
地址: | 830052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葵割秆插盘机 全自动 食葵割秆插盘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给一种食葵割秆插盘机及全自动食葵割秆插盘方法,属于农业收割机械领域。本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割秆装置、输盘拉茎装置、拨秆装置和插盘装置,割秆装置拦腰切断食葵秆,输盘拉茎装置分离割断食葵秆上段的食葵盘,拨秆装置引导插盘装置将食葵盘插在割断食葵秆的下段。本发明依靠机械传动自动完成食葵秆的切割、食葵盘和食葵秆的分离、食葵盘的输送和插盘动作,结构紧凑,省时省力,显著减轻劳作强度,适合大面积的田间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葵收割机械,具体涉及一种食葵割秆插盘机,以及全自动食葵割秆插盘方法,适用于食葵在分段收获中的割秆插盘晾晒作业。
背景技术
食葵具有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生长条件较差的盐碱地和旱地种植。食葵收获过程中由于受生长期长、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夜间露水多的影响,食葵成熟期植株含水率较高,无法进行一次采收,需要人工完成割秆和插盘晾晒,以便食葵的脱粒收获。具体是先通过人力将食葵秸秆从距离地面70~80cm的位置斜茬砍断(留有尖头),再将与食葵花盘连接的食葵秸秆切掉,然后将食葵花盘插到未割倒的高70~80cm的秸秆顶端进行晾晒,人工割秆插盘效率低、强度大,若未及时完成,会影响食葵籽粒品质,增加收获损失。
由于食葵种植密度较大、食葵秆高度相差大、植株间距误差范围大、葵盘姿态多样,导致食葵割秆插盘机械的机构设计困难、相互间运动配合复杂,难以实现较高效率的机械化采收。
经检索,中国专利文献CN102668811A公开了一种微型玉米收割机,机器前端的底部采用往复式割刀将秆切断,利用拨秆装置和摘穗辊将玉米秆依次输送并将秆向下拉,使玉米挤出落入物料箱。中国专利文献CN109005879A提供了一种食葵自动收获割台及收割机秸秆分离装置,采用第一螺旋和第二螺旋相向转动,下方布置切割刀具。当收割机前行时食葵秸秆进入相邻两个托盘之间的缝隙,切割刀具将秸秆切断,在第一螺旋和第二螺旋的配合夹持和向下拉拽作用下与食葵头连接的那部分秸秆与食葵头分离,简单的结构实现了食葵的杆头自动分离,以上文献为收割食葵提供了启示,未提供自动插盘的解决思路。
由于食葵和玉米等作物的物理特性不同,收获工艺也不同,需要在割秆和送盘的工艺完成后进行插盘,插盘动作要求食葵秆和食葵盘要先对中,才能保证插盘成功。玉米等作物的收获机结构在功能上只能完成割秆、拉茎、输送动作,没有可以参考的类似插盘结构。这就需要在玉米等作物收获方案的基础上提出食葵秆和食葵盘对中和插盘方案,因此,提供一种食葵割秆插盘机,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在整合部分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集食葵割秆和插盘功能的技术方案,即利用割秆装置和输盘拉茎装置实现食葵有序割秆,并依次将多余长度的食葵秆下拉并拉断,只留下食葵盘和割秆后留在地面的食葵秆,再通过拨秆装置和插盘装置实现食葵盘、食葵秆的对中定位及插盘功能,节省劳力,可连续作业提升效率。
技术方案:一种食葵割秆插盘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割秆装置和输盘拉茎装置,所述割秆装置拦腰切断食葵秆,所述输盘拉茎装置分离食葵秆上段的食葵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拨秆装置和插盘装置,所述拨秆装置引导插盘装置将食葵盘插在割断食葵秆的下段。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全自动食葵割秆插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食葵植株在导向板的引导下,沿导向槽相对移动至输送链工作区域,经输送链的夹持向后方输送;
步骤2,食葵秆到达割秆装置的割刀工作范围内,在上端输送链的夹持力和割刀切割力共同作用下,食葵秆被切断分为上下两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农业大学,未经新疆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0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