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电电路、浪涌保护电路、点火电路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0573.6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2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沈能文;周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槟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6 | 分类号: | H02H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电路 浪涌 保护 点火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放电电路、浪涌保护电路、点火电路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放电电路包括:三极气体放电管、第一阻抗支路和第二阻抗支路,三极气体放电管的第一极通过第一阻抗支路与其第二极电连接;三极气体放电管的第二极通过第二阻抗支路与其第三极电连接;对于同一高频,|Z11|:|Z12|≠VBR1:VBR2,其中,|Z11|为第一阻抗支路的高频阻抗模,|Z12|为第二阻抗支路的高频阻抗模,VBR1为三极气体放电管的第一极与第二极之间的放电间隙的直流击穿电压,VBR2为三极气体放电管的第二极与第三极之间的放电间隙的直流击穿电压,其中,高频大于工频。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气体放电管的冲击击穿电压,减少保护盲区,甚至去除了盲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电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电电路、浪涌保护电路、点火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和雷击电磁脉冲(Lightningelectromagnetic pulse,LEMP)的防护,目前主要是利用EMP和LEMP的高压特性做针对性的进行防护,气体放电管(Gas Discharge Tube,GDT)正是针对高压或者过压特性设计,利用潘宁效应,在封装空间里充一定气压的气体,在金属电极上涂上阴极材料,使该器件呈现一定的直流耐压特性和脉冲击穿电压特性。目前有玻璃气体放电管和陶瓷气体放电管。
以直流击穿电压为3000V的GDT为例,该GDT的冲击击穿电压约为3600V,该GDT的所使用的环境多为耐压1500VAC的环境中,该交流环境峰值电压为2121VDC,就算该环境设计把耐压提高20%,设备的耐压是1500*1.2*1.414=2545VDC,从数据上看2545~3600V之间EMP或LEMP是没办法防护的,这个就是该型3000VGDT的盲区,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在实际应用和测试中,设备被EMP和LEMP损坏概率非常高,其它电压等级的GDT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冲击击穿电压过高,存在保护盲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放电电路、浪涌保护电路、点火电路及电子设备,以降低三极气体放电管的冲击击穿电压,减小保护盲区。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电电路,包括:
三极气体放电管,三极气体放电管的第一极与放电电路的第一端电连接,三极气体放电管的第三极与放电电路的第二端电连接;
第一阻抗支路,第一阻抗支路的第一端与三极气体放电管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一阻抗支路的第二端与三极气体放电管的第二极电连接;
第二阻抗支路,第二阻抗支路的第一端与三极气体放电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二阻抗支路的第二端与三极气体放电管的第三极电连接;
对于同一高频,|Z11|:|Z12|≠VBR1:VBR2,其中,|Z11|为第一阻抗支路的高频阻抗模,|Z12|为第二阻抗支路的高频阻抗模,VBR1为三极气体放电管的第一极与第二极之间的放电间隙的直流击穿电压,VBR2为三极气体放电管的第二极与第三极之间的放电间隙的直流击穿电压,高频大于工频。
进一步地,第一阻抗支路的高频阻抗模大于第二阻抗支路的高频阻抗模;
第一阻抗支路的工频阻抗模小于或等于第二阻抗支路的工频阻抗模;
三极气体放电管的第一极与第二极之间的放电间隙的直流击穿电压小于或等于三极气体放电管的第二极与第三极之间的放电间隙的直流击穿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槟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槟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05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新型摩擦材料槽型的湿式摩擦片
- 下一篇:一种纺纱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