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岸桥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0787.3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5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曾鹏;郭新林;刘金殿;王宝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岸桥,包括:海侧立柱,该海侧立柱的上方设置梯形架,梯形架的顶部设置第一耳板;大梁,该大梁与海侧立柱连接,并沿大梁间隔设置第二耳板;拉索,连接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岸桥,能够减轻整机的重量,并降低整机的轮压,使轮压在许用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岸桥。
背景技术
岸桥,又称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是用来在岸边对集装箱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设备。为了降低海运流通货物的成本,使更多的货物装载到船上,集装箱船更新换代,从第三代2500TEU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到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7000TEU集装箱船舶大型化速度的加快,到目前万箱船时代。为了配合集装箱船的升级,岸桥前伸距也随之变化。从原先前伸距35米,50米,65米到目前最大前伸距80米。如果现役岸桥无法触及远离码头一侧的集装箱,无奈之下,只得让集装箱船“调个头”,这样费时又费力。因此码头方通常会购买更大前伸距的岸桥,来迎接大集装箱船的靠泊。但是在增大前伸距时,不仅会增加岸桥整机的重量,增加轮压,而且岸桥吊取集装箱工作时,由于增大前伸距,也会增加轮压,因此有些老码头由于建成时间长,承载能力有限,所以急需一种重量轻的岸桥,以使轮压在许用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岸桥整机重量重,和整机迎风面积和风载荷大,导致轮压超出许用范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岸桥,能够减轻整机的重量,并降低整机迎风面积和风载荷,使轮压在许用范围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岸桥,包括:
海侧立柱,该海侧立柱的上方设置梯形架,梯形架的顶部设置第一耳板;
大梁,该大梁与海侧立柱连接,并沿大梁间隔设置第二耳板;
拉索,连接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轻整机的重量,并降低整机的轮压,使轮压在许用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陆侧立柱,陆侧立柱与大梁连接,位于陆侧立柱的拉索的直径和/或位于大梁两端的拉索的直径大于其它拉索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大梁的梁高为1.5~2.4m,相邻所述第二耳板之间的间距相差0~5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耳板之间的间距从所述海侧立柱朝着所述大梁的海侧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从所述海侧立柱朝着所述大梁的海侧远端的方向的相邻所述第二耳板之间的间距为10~18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耳板包括用于与所述拉索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孔,所述第二耳板包括用于与所述拉索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拉索由索头和索体组成,其中所述索体由高强度钢丝捻合构成。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岸桥,大梁与梯形架和立柱的连接形式为全拉索系统,由拉索系统代替常规拉杆系统,这样能够通过拉索的重量比拉杆的重量轻来减轻整机的重量,并且通过设置多根拉索以减小大梁支撑点间的跨距,从而可以降低大梁的梁高和板厚来减轻整机的重量,同时较低的大梁梁高和截面较小的拉索能够减小整机的迎风面积和风载荷,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整机的轮压,解决码头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岸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岸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岸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岸桥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07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