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0799.6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9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冯丽恒;牛燕;王皓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H17/075 | 分类号: | C07H17/075;C07H1/00;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郭海燕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该探针的结构式为:
。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7-羟基香豆素-3-羧酸和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加到耐压瓶中,抽真空通氮气,加入超干DMF,冰水浴搅拌均匀后,在氮气氛围下,加入1-(4-氨基苯)-1,2,2-三苯乙烯和N,N-二异丙基乙胺(DIEA),再次搅拌,将蒸馏水加到耐压瓶中,用乙酸乙酯萃取耐压瓶中的反应液,之后水洗乙酸乙酯以除去少量的DMF,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乙酸乙酯,旋除乙酸乙酯,经柱色谱分离得到黄色固体化合物1,即7-羟基-2-氧代-N-(4-(1,2,2-三苯基乙烯基)苯基)-2H-色烯-3-羧酰胺;
步骤2,将四丁基硫酸氢铵和K2CO3溶于5 mL水中,再将步骤1所得化合物7-羟基-2-氧代-N-(4-(1,2,2-三苯基乙烯基)苯基)-2H-色烯-3-羧酰胺和2 ,3 ,4 ,6-四乙酰氧基-alpha-D-吡喃糖溴化物溶于5 mL氯仿,然后依次将所得水溶液和氯仿溶液加入圆底烧瓶中,进行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二氯甲烷进行稀释,并用水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除二氯甲烷,经柱色谱分离得到黄色固体化合物2,即2-氧代-7-((2 ,3 ,4 ,6-四乙酰氧基-(alpha-D-吡喃半乳糖基))氧基)-N-(4-( 1,2,2-三苯基乙烯基)苯基)-2H-色烯-3-羧酰胺;
步骤3,将CH3ONa的甲醇溶液加入步骤2所得化合物2-氧代-7-((2 ,3 ,4 ,6-四乙酰氧基-(alpha-D-吡喃半乳糖基))氧基)-N-(4-( 1,2,2-三苯基乙烯基)苯基)-2H-色烯-3-羧酰胺的甲醇溶液中,进行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旋除溶剂,用正己烷洗涤固体,干燥,得到黄色固体化合物3,即2-氧代-7-((β-D-吡喃半乳糖基)氧基)-N-(4-( 1,2,2-三苯基乙烯基)苯基)-2H-色烯-3-羧酰胺。
3.根据权利要求2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7-羟基香豆素-3-羧酸的用量为206.2 mg,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的用量为570.4 mg,超干DMF的用量为2 mL,1-(4-氨基苯)-1,2,2-三苯乙烯的用量为347.5mg ,N,N-二异丙基乙胺(DIEA)的用量为387.8 mg,蒸馏水的用量为50 mL。
4.根据权利要求2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通氮气的次数为3次,搅拌时间为0.5 h,再次搅拌温度为室温,搅拌时间过夜,萃取次数为3次,柱色谱分离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50:1过柱。
5.根据权利要求2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四丁基硫酸氢铵的用量为67.9 mg,K2CO3的用量为55.3 mg,化合物7-羟基-2-氧代-N-(4-(1,2,2-三苯基乙烯基)苯基)-2H-色烯-3-羧酰胺的用量为107.1 mg,2 ,3 ,4 ,6-四乙酰氧基-alpha-D-吡喃糖溴化物的用量为164.5 mg,二氯甲烷的用量为50 mL。
6.根据权利要求2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搅拌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搅拌反应的时间为24 h,水洗次数为3次,柱色谱分离用石油醚:乙酸乙酯= 4:1过柱。
7.根据权利要求2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CH3ONa的甲醇溶液的浓度为0.03 mol/L,用量为2 mL,化合物2-氧代-7-((2 ,3 ,4 ,6-四乙酰氧基-(alpha-D-吡喃半乳糖基))氧基)-N-(4-( 1,2,2-三苯基乙烯基)苯基)-2H-色烯-3-羧酰胺的甲醇溶液的浓度为0.012mol/L,用量为5mL,搅拌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搅拌反应的时间为1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079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