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磨钾长石与磷尾矿制备的植生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1536.7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1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苏英;秦义良;吕孟远;贺行洋;陈威;甄博文;郑襄南;李维和;于肖雷;张路川;胡军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41/62;C04B18/14;C04B14/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薛玲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磨钾 长石 尾矿 制备 混凝土 材料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磨钾长石与磷尾矿制备的植生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上述植生混凝土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粗骨料22‑33份、水泥5.3‑7.154份、水1.378‑1.86份、聚羧酸减水剂0.0159‑0.0214份、湿磨磷尾矿粉0.795‑1.323份、湿磨钾长石粉0.795‑1.323份、3 wt%草酸溶液1.1528‑1.3675份。本发明中将磷尾矿、钾长石湿磨后掺入胶凝材料中,可以改善胶凝材料后期的力学性能;湿磨钾长石粉、磷尾矿粉的掺加使得凝胶材料可不断溶出K+、P+,以起缓释肥的作用,从而为植物的生长不断提供必要的矿物元素;后期通过酸喷降碱,有效降低体系的pH值,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有利于提高植生混凝土材料的综合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磨钾长石与磷尾矿制备的植生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文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在无情的破坏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在水利、交通、能源、城市扩张等开发行为中,自然地形地貌及原有植被覆盖层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局部小气候被改变及生物链被切断。面对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形势,传统混凝土的大量使用显然已不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所以国家在不断致力于开发新能源与合成新材料。植生混凝土因其环保性、生态性以及可观赏性,已逐步成为水利工程护坡和堤防工程的建筑材料。
CN102976667 A 公开了一种植生混凝土,其主要组分有:粗骨料、水泥、水、抗裂剂、聚羧酸减水剂、磺化丙酮-甲醛缩合物、三萜皂苷、消泡剂和高吸水性树脂。该材料具有强度高、孔隙率大、含水量多、改善碱性环境的优点。
CN109400033A公开了一种高保水保湿型植生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材料技术领域。该发明技术方案采用硅微粉、氧化铝等为原料制备多孔陶瓷材料,并添加淀粉改善材料的多孔性能,由于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基体中孔结构半径增大,均匀分布在致密的基体中,硅粉含有大量的低熔点物质较强地促进了样品烧结收缩,大量地排出了淀粉燃烧残留下的孔洞结构,从而大大削弱了淀粉含量增加使样品体积密度减小的效应,这些孔洞结构大幅吸附吸水凝胶树脂材料并通过树脂材料形成结合界面剂,改善材料的界面性能,进一步改善材料的结合性能,从而有效提高材料保水性能。
CN107548949A公开了一种用于植生混凝土的低碱度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组分为:超细矿渣粉60~100份;硅酸盐水泥20~30份;改性组分0~20份;废弃砂浆粉5~20份;废弃橡胶颗粒0.05~0.5份;膨胀珍珠岩粉0~1份;减水剂0.1~2份。该发明充分利用工业废弃物,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并有利于胶凝材料的后期性能发挥;由于有效降低体系的pH值,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有利于提高植生透水混凝土的综合性能。
上述植生混凝土制备过程较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对于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矿物元素需要通过后期人为配制的营养基质来补充,因此,后期对植物生长状况管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湿磨钾长石与磷尾矿制备的植生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强度高、孔隙率大、碱性较低、耐冲刷且具有缓释肥作用的植生混凝土材料。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湿磨钾长石与磷尾矿制备的植生混凝土材料,具有这样的特征,由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粗骨料22-33份、水泥5.3-7.154份、水1.378-1.86份、聚羧酸减水剂0.0159-0.0214份、磷尾矿粉0.795-1.323份、钾长石粉0.795-1.323份、3wt%草酸溶液 1.1528-1.3675份。
上述的植生混凝土材料,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粗骨料为粒径为16-30 mm的玄武岩碎石。
上述的植生混凝土材料,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15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