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页岩油优质储层的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1558.3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2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吉君;蒋军;李俊乾;张鹏飞;宋紫薇;张舒宁;董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页岩 优质 预测 方法 | ||
1.一种页岩油优质储层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富集性和可动性作为页岩油储层的评价指标,分别获取目标工区中影响富集性和可动性的因素,影响富集性的因素包括TOC、S1和孔隙度,影响可动性的因素包括可动油量、粘土矿物含量和油质系数;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统计法确定TOC、S1和孔隙度在富集性评价指标中的的权重系数: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统计法确定可动油量、粘土矿物含量和油质系数在可动性评价指标中的的权重系数;
2)计算页岩油富集系数和可动系数:
U富集=(UTOC×a1+US1×a2+U孔隙度×a3)
U可动=(U可动油量×b1+U粘土矿物含量×b2+U油质系数×b3)
其中,U富集为富集系数,UTOC为经过极大值标准化处理后各地层深度的TOC含量,US1为经过极大值标准化处理后各地层深度的S1,U孔隙度为经过极大值标准化处理后各地层深度的孔隙度,a1、a2和a3分别为TOC、S1和孔隙度的权重系数;U可动为可动系数,U可动油量为经过极大值标准化处理后各地层深度的可动油量,U粘土矿物含量为经过极大值标准化处理后各地层深度的粘土矿物含量,U油质系数为经过极大值标准化处理后各地层深度的油质系数,b1、b2和b3分别为可动油量、粘土矿物含量和油质系数的权重系数;
3)以试油井单位厚度每日产油量为母因素,富集系数和可动系数作为子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统计法确定富集系数和可动系数对应的权重系数;
4)根据富集系数和可动系数以及对应的权重系数计算地层综合权重因子,将得到的地层综合权重因子与综合权重因子阈值比较,地层综合权重因子与综合权重因子阈值相比大的区域为页岩油优质储层;
地层综合权重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
U=(U富集×c1+U可动×c2)
其中U为地层综合权重因子,c1和c2分别为富集系数和可动系数对应的权重系数;
所述灰色关联分析统计法为:从各因素中选取一个因素作为母因素,将经过极大值标准化处理得到的母因素形成母因素序列将各因素中的其他因素作为子因素,确定子因素序列各子因素序列和母因素序列相等,均用n表示,i表示第i个子因素,m为子因素的数量;根据确定的母因素序列和子因素序列构建原始数据矩阵X(0),即:
根据得到的母因素序列和子因素序列计算各子因素与母因素之间的绝对差值序列,第i个子因素与母因素之间的绝对差值序列为:计算各子因素与母因素之间的绝对差值序列中的最大值:计算各子因素与母因素之间的绝对差值序列中的最小值:根据计算出的绝对差值、绝对差值最大值和绝对差值最小值计算母因素序列与子因素序列之间的关联系数序列Lt(i,0),计算公式为:ξ为分辨系数,且ξ∈[0.1,1];根据母因素序列与子因素序列之间的关联系数序列计算各子因素与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第i个子因素与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ri,0为:
基于各个子因素与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确定各子因素的权重系数,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优质储层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质系数采用地层深度来表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优质储层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目标工区为经过页岩油储层判断的工区,即该工区地层的自然伽马值和电阻率值均大于相应的设定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优质储层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综合权重因子阈值为目标工区各井的综合权重因子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峰值所指示综合权重因子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15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