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浮空器海上回收的吊舱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1622.8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3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屈维;何泽青;郝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B1/22 | 分类号: | B64B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文丽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浮空器 海上 回收 | ||
本发明涉及浮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浮空器海上回收的吊舱,包括壳体和密封罐,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框架和浮力板,所述浮力板围设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外侧形成空腔,所述密封罐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浮空器海上回收的吊舱,通过浮力板与第一框架的组合形成壳体,密封罐封存于壳体的空腔内,设备放置于密封罐内,通过浮力板与密封罐的配合,使吊舱通用性强,可提供的有效浮力大,实现任意的载荷搭载和吊舱在海面的长时间漂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浮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浮空器海上回收的吊舱。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扩张和航空业的发展,地球表面适合浮空器降落和回收的区域正在减少,在海上回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海上回收与陆地回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海上回收需要吊舱携带载荷在海面漂浮,如何保证载荷的安全性与可回收性是关键因素。
目前,国内浮空器的回收均在陆地完成,在海上进行浮空器的回收这一领域仍为空白,根据现有资料,目前国内进行的浮空器降落及回收,均在陆地上完成,尚未进行过在海上的浮空器降落及回收。海上回收与陆地回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海上回收需要吊舱携带载荷在海面漂浮,而陆地回收则不需要。吊舱在海面上降落后,为了方便搜救人员发现,需要保持长时间的漂浮状态,这就要求吊舱需要有良好的密封性及可漂浮性;与陆地回收不同,吊舱的位置是会随着洋流的变化而改变的,这给吊舱降落后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难度。由于目前的陆地回收吊舱不具备密封性及可飘浮性,同时陆地吊舱的定位也不适合在海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浮空器海上回收的吊舱,通过浮力板与密封罐的配合,使吊舱通用性强,可提供的有效浮力大,实现任意的载荷搭载和吊舱在海面的长时间漂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用于浮空器海上回收的吊舱,包括壳体和密封罐,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框架和浮力板,所述浮力板围设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外侧形成空腔,所述密封罐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罐包括罐体和第二框架,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所述第二框架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罐体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与所述下筒体段通过法兰扣合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筒体上设有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接管,两个所述接管上设有朝向相反的防水透气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罐体的表面涂覆有防水防腐涂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浮力板的表面粘贴防水反光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定位浮漂,所述定位浮漂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一绳体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浮漂还通过第二绳体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绳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绳体,且所述第二绳体上设有切割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框架的顶部设有第一吊环,所述第一框架的中部设有第二吊环,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一框架的中部通过固定块连接,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支腿,所述第一框架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支腿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配重沙箱,所述配重沙箱成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密封罐的两侧对称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浮空器海上回收的吊舱,通过浮力板与第一框架的组合形成壳体,密封罐封存于壳体的空腔内,设备放置于密封罐内,通过浮力板与密封罐的配合,使吊舱体积小,质量轻,可提供的有效浮力大,实现任意的载荷搭载和吊舱在海面的长时间漂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16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