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梁主体内高压注塑成型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1956.5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0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帅;宋建龙;栾太羽;王春辉;刘磊;李乃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英利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L31/3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10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体 高压 注塑 成型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梁主体内高压注塑成型的生产方法,属于汽车仪表板横梁管梁主体的生产方法。确定铝管截面,冲切铝管安装定位孔,设计内高压注塑前、后模具,将铝管放入内高压注塑模具前、后模内,模具升温后合模,铝管内注入液体开始增压,两端通过可移动中子进行封闭保压,注塑完成,模具打开,铝管两端中子滑块退出,排出管内液体,管梁主体产品取出。优点是实现单一产品多结构模块化安装,实现产品的轻量化,一体成型保证产品尺寸精度;通过模内高压注塑技术,将内高压与注塑工艺相结合,管内高压抵消注塑压力,防止铝管变形,实现铝合金与塑料结合,提高产品设计灵活度,更适用于现代及未来乘用车的应用和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仪表板横梁管梁主体的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管梁主体内高压注塑成型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产品轻量化是汽车行业内持久不变的课题,实验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重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国内外传统汽车多数为金属件,采用金属板材单件冲压,后期焊接总成,此类产品重量大,成型所需工装模具投入较大,焊接后产品尺寸波动较大,部分零件为非金属制品,此类产品重量轻,但强度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梁主体内高压注塑成型的生产方法,以解决目前金属件存在的重量大、尺寸精度差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下列步骤:
(1)设计管梁主体产品总成,根据周边环境数据,确定铝管截面;
(2)依据铝管外形,利用铝管冲切模具,冲切铝管安装定位孔;
(3)根据产品总成形状,设计内高压注塑前、后模具;
(4)将铝管放入内高压注塑模具前、后模内,模具升温至60-80℃,注塑料筒加热温度240-300℃,模具热流道温度280-320℃,模具前、后模合模,铝管内注入液体开始增压,两端通过可移动中子进行封闭保压,管内液体增压至70-150Mpa,开始非金属支架注塑,注塑压力60-100Mpa,注射速度为45-75,注塑时间为3-5s,保压压力 20-45Mpa,保压时间2-5s,冷却时间30-40s,非金属支架成型完毕;
(5)注塑完成,模具打开,铝管两端中子滑块退出,排出管内液体,回到集水槽,管梁主体产品取出。
所述铝管材料为6系铝合金;铝管四周分布沟槽;
所述非金属支架材料为注塑用复合粒子;
所述非金属支架注塑用复合粒子采用尼龙玻纤增强材料PA6-GF60或聚丙烯玻纤增强材料PP-GF60;
所述非金属支架与铝管连接位置宽度不得小3mm;
所述非金属支架的加强筋起到性能增强及引胶作用。
所述模具后模内设置中子滑块一和中子滑块二,在中子滑块一和中子滑块二的前端有封水结构,该封水结构内部有进水口。
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单一产品多结构模块化安装,实现产品的轻量化,一体成型保证产品尺寸精度;通过模内高压注塑技术,将内高压与注塑工艺相结合,管内高压抵消注塑压力,防止铝管变形,实现铝合金与塑料结合,提高产品设计灵活度,更适用于现代及未来乘用车的应用和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铝管截面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在图;
图3是本发明铝管冲切安装定位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模具前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模具后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英利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英利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19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