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弧炉炼钢过程中炉体区分区域的热损失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3172.6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6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凌志;陈凤;王帅;郭宇峰;郑富强;胡航;姜涛;李光辉;李骞;杨泽世;景建发;李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C21C5/52;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刘向丹 |
地址: | 41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弧炉 炼钢 过程 中炉体 区分 区域 损失 计算方法 | ||
1.一种电弧炉炼钢过程中炉体区分区域的热损失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电弧炉炉体区划分为上炉壳部分、下炉壳部分、炉底部分和炉盖部分,分别计算上炉壳部分热损失Q1、下炉壳部分热损失Q2、炉底部分热损失Q3、炉盖部分热损失Q4和炉体区辐射传热热损失Q5,然后根据下式计算总的热损失Q:
Q=Q1+Q2+Q3+Q4+Q5
其中Q1包括上炉壳部分冷却水带走的热量QW1和上炉壳部分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QC1;Q2包括下炉壳部分冷却水带走的热量QW2和下炉壳部分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QC2,QC2包括下炉壳部分竖直壁面单位时间内的空气对流热损失QC2.1和下炉壳部分水平换热区域单位时间内的空气对流热损失QC2.2;Q3包括炉底部分冷却水带走的热量QW3和炉底部分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QC3,QC3包括炉底部分水平投影区域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QC3.1和炉底部分竖直投影区域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QC3.2;Q4包括炉盖部分冷却水带走的热量QW4和炉盖部分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QC4,QC4包括炉盖部分水平投影区域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QC4.1和炉盖部分竖直投影区域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QC4.2;Q5包括电弧炉炉体表面与周围墙壁之间的单位时间净辐射换热量Q5.1和电弧炉炉门口辐射传热热损失G;
QW1由下式计算:
QW1=c1ρ1V1(Tout1-Tin1)
式中:Tin1和Tout1分别为电弧炉炉体区上炉壳部分冷却水进口、出口温度;为由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平均值确定的定性温度;c1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冷却水比热容;ρ1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冷却水密度;V1为电弧炉炉体区上炉壳部分冷却水单位时间内的体积流量;
QC1由下式计算:
式中:d1为电弧炉炉体区上炉壳部分圆柱体的外直径;H1为电弧炉炉体区上炉壳部分圆柱体的高度;T1和TA1分别表示电弧炉炉体区上炉壳部分平均温度和周围主流空气温度;g为重力加速度;为由电弧炉炉体区上炉壳部分平均温度和周围主流空气温度确定的空气定性温度;ρA1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密度;cA1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比热容;vA1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运动粘性系数;λA1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导热系数;
上述前三式分别对应的条件为:
QW2的计算与QW1原理相同,QC2.1采用下式计算:
上述前三式分别对应的条件为:
式中:H2为电弧炉炉体区下炉壳部分柱体的高度;T2和TA2分别表示电弧炉炉体区下炉壳部分平均温度和周围主流空气温度;g为重力加速度;为由电弧炉炉体区下炉壳部分平均温度和周围主流空气温度确定的空气定性温度;ρA2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密度;cA2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比热容;vA2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运动粘性系数;λA2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导热系数;角A、B分别为电弧炉炉型几何模型的炉底部分顶部实际扇形角度;R为电弧炉炉体区炉底部分顶面参照圆半径;D为连接电弧炉炉体区炉底部分顶面参照圆的斜边长度;
QC2.2采用下式计算:
上述二式分别对应的条件为:
QW3的计算与QW1原理相同,QC3.1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Ad3.1为电弧炉炉体区炉底部分水平投影区域的面积;A2.2为电弧炉炉体区下炉壳部分的水平换热面面积;l2.1为电弧炉炉体区下炉壳部分的水平换热区域的特征长度;Pd3为电弧炉炉体区炉底部分水平投影区域的周长;T3和TA3分别表示电弧炉炉体区炉底部分平均温度和周围主流空气温度;g为重力加速度;为由电弧炉炉体区炉底部分平均温度和周围主流空气温度确定的空气定性温度;ρA3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密度;cA3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比热容;νA3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运动粘性系数;λA3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导热系数;
QW4的计算与QW1原理相同,QC4.1的计算如下式:
上述前两式的应用条件分别为:
式中:T4和TA4分别表示电弧炉炉体区炉盖部分平均温度和周围主流空气温度;g为重力加速度;为由电弧炉炉体区炉盖部分平均温度和周围主流空气温度确定的空气定性温度;ρA4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密度;cA4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比热容;νA4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运动粘性系数;λA4为由定性温度确定的空气导热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31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