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热解废气检测设备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3390.X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5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司崇殿;刘广军;韩红;袁宽瑜;王明锋;张一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85 | 分类号: | G01N21/85;G01N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姜京润 |
地址: | 272071 山东省济宁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热解 废气 检测 设备 工作 方法 | ||
1.一种煤热解废气检测设备,它包括煤热炉出气管道(1)、抽送机构、检测机构以及控制器(2),抽送机构包括抽送筒体(3)和设置在抽送筒体(3)上的抽送气缸(4),抽送筒体(3)的内部安装有推板,推板与抽送气缸(4)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热炉出气管道(1)内部设置有进气柱(5),进气柱(5)上开设有进气孔(6),进气柱(5)的柱体上设置有采气管道(7)且柱体的上下两端面均密封,采气管道(7)有多个,每个采气管道在水平位置上对应设有一个进气孔,多个采气管道均贯穿出煤热炉出气管道(1)并共同与抽送筒体(3)相连通,抽送筒体(3)向上设置有上排气管道(8),抽送筒体(3)向下设置有下排气管道(9);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上缓存检测箱(10)、下缓存检测箱(11)、上检测器(12)以及下检测器(13),上缓存检测箱(10)与上排气管道(8)相连通,下缓存检测箱(11)与下排气管道(9)相连通,上检测器(12)设置在上缓存检测箱(10)的内部,下检测器(13)设置在下缓存检测箱(11)的内部,上检测器(12)和下检测器(13)均与控制器(2)相连接;
所述上缓存检测箱(10)上设置有上回气管道(14),上缓存检测箱(10)通过上回气管道(14)与煤热炉出气管道(1)相连通,所述下缓存检测箱(11)上设置有下回气管道(15),下缓存检测箱(11)通过下回气管道(15)与煤热炉出气管道(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热解废气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柱(5)设置在煤热炉出气管道(1)的中央位置处,进气柱(5)上开设有进气孔(6),进气孔(6)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热解废气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采气管道(7)上下均匀设置在进气柱(5)的柱体上,多个采气管道互相之间平行设置且每个采气管道上均设置有单向阀(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热解废气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气管、下排气管道(9)、上回气管道(14)以及下回气管道(15)上均设置有单向阀(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热解废气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上贴附有用于增加抽送过程中的气密性的橡胶垫(17)。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煤热解废气检测设备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方法的步骤为:
a、多路采样:煤热炉出气管道(1)内部设置有进气柱(5),进气柱(5)上开设有进气孔(6),进气柱(5)的柱体上设置有采气管道(7)且柱体的上下两端面均密封,每个采气管道在水平位置上对应设有一个进气孔,煤热炉出气管道(1)内部的废气经其内部设置的进气柱(5)上开设的多个进气孔进行多路采样;
b、多路传输:采气管道(7)有多个,每个采气管道在水平位置上对应设有一个进气孔,多个采气管道均贯穿出煤热炉出气管道(1)并共同与抽送筒体(3)相连通,多路采样后的废气在抽送气缸(4)的作用下经多个采气管道多路输入进入抽送筒体(3)内,同时通过多个采气管道上设置的单向阀(16)实现各自通路的单向管控;
c、废气静置:经多路传输进入抽送筒体(3)内的废气进行静置处理,混合的废气在密度自高而低形成静置分层的状态;
d、分级检测:上缓存检测箱(10)上设置有上回气管道(14),上缓存检测箱(10)通过上回气管道(14)与煤热炉出气管道(1)相连通,所述下缓存检测箱(11)上设置有下回气管道(15),下缓存检测箱(11)通过下回气管道(15)与煤热炉出气管道(1)相连通,经废气静置后形成分层的密度高的废气进入上缓存检测箱(10)通过上检测器(12)检测,密度低的废气进入下缓存检测箱(11)通过下检测器(13)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学院,未经济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339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