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器系统中的预测扭力减振器损坏确定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4189.3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0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M·P·洛根德兰;M·A·乔希;A·D·洛克威尔;R·I·扎多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特彼勒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0 | 分类号: | F16F15/00;F16F15/16;G01M13/0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牛晓玲;吴鹏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 系统 中的 预测 扭力 减振器 损坏 确定 | ||
1.一种用于预测警示机器系统中的减振器损坏的方法,包括:
监测与所述机器系统中的曲轴上的扭力负荷的幅度、频率或方向中的至少一者相关联的机器操作参数,所述机器系统具有与其联接的粘性扭力减振器;
监测温度参数;
基于所述所监测的机器操作参数和所述所监测的温度参数填充所述机器系统的操作历史;
基于所述所填充的操作历史来计算减振器损坏项;以及
基于所述所计算的减振器损坏项触发减振器损坏警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监测所述机器操作参数包括监测所述机器系统中的内燃发动机的负荷率;
所述监测所述温度参数包括监测环境温度;并且
所述填充所述操作历史进一步包括用在负荷率和温度的不同组合下的所述机器系统的定时操作次数来填充多个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所述减振器损坏项包括基于所述多个箱中的每一者的所述操作次数的加权累积来计算减振器总损坏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所述减振器总损坏项包括通过以下方程来计算所述减振器总损坏项:
TD=TA*AF+TB*BF…TX*XF
其中:TD为总损坏;
TA,TB…TX是每箱定时操作次数;并且
AF,BF…XF是每箱减振器寿命加权项。
5.一种机器系统,包括:
机器,包括被支撑用于在壳体中旋转的曲轴,以及与所述曲轴联接的粘性扭力减振器;
减振器损坏警示系统,包括警示装置,以及与所述警示装置通信的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构造为:
监测与所述曲轴上的扭力负荷的幅度、频率或方向中的至少一者相关联的机器操作参数;
监测温度参数;
基于所述所监测的机器操作参数和所述所监测的温度参数来计算减振器损坏项;以及
基于所述所计算的减振器损坏项命令激活所述警示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系统,其中所述警示装置包括操作者警示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机器系统,其中:
所述减振器损坏监测系统进一步包括被构造为产生环境温度信号的环境温度传感器,并且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构造为通过接收所述环境温度信号来监测所述温度参数;并且
所述机器包括压缩点火内燃发动机,所述压缩点火内燃发动机具有与所述曲轴联接的多个活塞,并且所述机器操作参数包括所述内燃发动机的负荷率。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系统,其中: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被构造为对所述机器系统在负荷率和温度的不同组合下的操作次数进行定时;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一步被构造为用所述定时操作次数来填充所述机器系统的操作历史中的多个箱;并且
所述减振器损坏项包括减振器总损坏项,并且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一步被构造为基于所述多个箱中的每一者的操作次数的加权累积来计算所述减振器总损坏项。
9.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
电子控制单元,被构造为接收用于发动机操作参数的发动机操作数据,所述发动机操作参数与内燃发动机中的曲轴上的扭力负荷的幅度、频率或方向中的至少一者相关联,并且被构造为接收用于温度参数的温度数据;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一步被构造为基于所述发动机操作参数的所述数据和所述温度参数的所述数据来填充发动机操作历史,并且基于所述填充的发动机操作历史来计算减振器损坏项;以及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一步被构造为用于将所述所计算的减振器损坏项与存储的阈值项进行比较,并且基于所述所计算的减振器损坏项与所述存储的阈值项的比较来命令减振器损坏警示装置的激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减振器损坏项包括减振器总损坏项;
所述发动机操作参数包括负荷率,而所述温度参数包括环境温度;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一步被构造为对所述内燃发动机在负荷率和温度的多个组合下的操作次数进行定时;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一步被构造为用所述定时操作次数来填充所述操作历史中的多个箱;并且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一步被构造为基于所述多个箱中的每一者的所述操作次数的加权累积来计算所述减振器损坏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特彼勒公司,未经卡特彼勒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418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