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快速烘干的方法以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4584.1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4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贾一帆;胡国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公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7/20 | 分类号: | F26B17/20;F26B21/00;F26B21/04;F26B23/00;F26B25/02;B07B1/04;B07B4/00 |
代理公司: | 六安众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鲁晓瑞 |
地址: | 23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快速 烘干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快速烘干的方法以及装置,包括如下步骤:水稻前处理、烘干介质处理、烘干介质加热、混合烘干、稻砂分离、后处理,该装置包括横向圆筒,横向圆筒的下端两侧固定连接支架,横向圆筒内活动连接绞龙,绞龙的一端连接动力电机,横向圆筒远离动力电机的一端设有出料口,横向圆筒位于出料口的下方设有过筛装置,出料口处设置密封盖,横向圆筒靠近动力电机的一端上侧分别安装进稻漏斗和进砂漏斗,横向圆筒的两端通过热风循环装置连通;本发明通过把加热后的型砂与稻谷混合通入循环热风,利用型砂热传递以及热风循环双重烘干水稻,烘干效率高,烘干均匀,烘干效果好,劳动强度低,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烘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快速烘干的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发明的。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是水稻的生产大国,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水稻收成之后比较潮湿,需要进行干燥,阳光下摊晒是最传统的方式,对于大体量的稻谷,显然阳光下摊晒不再合适,一是场地占用大,二是晾晒周期长,三是劳动强度高,费时费力,目前多是采用稻谷烘干机进行烘干,但是现有的烘干机多是利用热风流循环烘干,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烘干效率,但是稻谷密集,烘干不均匀,烘干效率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快速烘干的方法以及装置,通过把加热后的型砂与稻谷混合通入循环热风,利用型砂热传递以及热风循环双重烘干水稻,烘干效率高,烘干均匀,烘干效果好,劳动强度低,省时省力,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稻快速烘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水稻前处理:将潮水稻经过风选和过筛去除杂草和土杂石;
2)烘干介质处理:选取型砂,进行淘洗、过筛,得到颗粒均匀的干净型砂,并把干净型砂晒干,储存备用;
3)烘干介质加热:把步骤2中晒干后的干净型砂放入到加热室内进行加热得到热型砂;
4)混合烘干:把步骤1中的水稻和步骤3中的热型砂混合搅拌,并通入循环热风进行烘干处理;
5)稻砂分离:把步骤4中烘干后的水稻与型砂混合物加入到过筛机构上进行过筛,把水稻和型砂分离,并通过传输装置把水稻和型砂分别传输运走;
6)后处理:把步骤5中分离出的型砂再次加热循环利用,分离出的水稻储存到仓库。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型砂的粒径小于水稻的粒径。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型砂加热温度为30-60℃。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循环热风温度为45-60℃。
一种水稻快速烘干装置,包括横向圆筒,所述横向圆筒的下端两侧固定连接支架,所述横向圆筒内活动连接绞龙,所述绞龙的一端连接动力电机,所述横向圆筒远离动力电机的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横向圆筒位于出料口的下方设有过筛装置,所述出料口处设置密封盖,所述横向圆筒靠近动力电机的一端上侧分别安装进稻漏斗和进砂漏斗,所述横向圆筒的两端通过热风循环装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过筛装置包括倾斜板,所述倾斜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支腿,所述倾斜板的两倾斜侧边固定连接挡板,所述倾斜板的中部设置过筛网,所述倾斜板的出料端下方设置第一传输机构。
优选的,所述倾斜板下方设有聚合漏斗,所述聚合漏斗的外侧与支腿固定连接,所述聚合漏斗的出料端下方设有第二传输机构。
优选的,所述挡板之间位于过筛网的上方活动连接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侧壁环形阵列连接缓冲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公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公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45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