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卫星网络的基于UDP的可靠数据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5034.1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5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彭黎;文军;陈志辉;郑平;陈儒侠;闫石;古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静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卫星网络 基于 udp 可靠 数据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卫星网络的基于UDP的可靠数据传输方法,包括ACK超时重传机制、NAK精确重传机制和拥塞控制机制,数据发送方每隔一个ACK时间周期会收到接收方反馈的ACK包,当超过设定时间间隔后,仍未收到ACK包,则触发ACK超时重传机制;接收方在接收数据包时,会检测是否有丢包事件发生,当丢包检测成功时,会向发送方传输带有丢包序号的NAK包,发送方会根据NAK包精确重传丢失的数据包;利用丢包及往返时延变化情况,准确判断随机性丢包与链路拥塞丢包,仅当判断为拥塞时进行降速处理。本发明可解决高时延、带宽资源有限及高误码率的卫星网络环境下可靠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卫星网络的基于UDP的可靠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提供的可用带宽也越来越高,且由于卫星通信网络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通信方式灵活等特点,使其成为目前地面通信网络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而与传统的有线网络及4G无线网络相比,卫星通信网络也存在着一些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克服的限制:(1)传播时延长,其单向传播时延便达到250ms到600ms,同时由于卫星高速运转导致其传输路径随时间动态变化,也会引起较大的时延抖动;(2)卫星网络的上、下行链路存在不对称的情况,容易影响信令的正确交互,且带宽资源非常有限。(3)由于空间环境的各种大气效应和较大的链路距离,卫星链路的质量会出现快速恶化导致较高的误码情况出现,进而造成数据包丢失,整体吞吐量降低,降低网络资源利用率。
在传统地面通信网络中通常提供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两种数据传输方式。TCP协议可以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功能,但是在复杂的卫星网络环境中,随机性丢包不可避免,而TCP协议的速率控制和拥塞控制是以丢包作为控制的信号,进而导致基于TCP的高速传输协议无法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其次,TCP的可靠传输是以复杂的传输控制和较大的网络开销为代价,对于带宽资源有限的卫星网络开销过大,故传统TCP协议不能提供较好的QoS保障。而UDP协议提供面向无连接的服务,具有小的开销和发送时延,但UDP协议没有拥塞控制,及不提供可靠传输,对于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性保障的应用来说将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面向卫星网络的基于UDP的可靠数据传输方法,可解决高时延、带宽资源有限及高误码率的卫星网络环境下可靠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面向卫星网络的基于UDP的可靠数据传输方法,将传输过程中的包分类为数据包和控制包,控制包包括ACK包和NAK包,其中ACK包表明该包之前的所有数据包均已收到,NAK包用于精确指明需要重传的数据包,该方法包括以下机制:
ACK超时重传机制:数据发送方每隔一个ACK时间周期会收到接收方反馈的ACK包,当超过设定时间间隔后,仍未收到ACK包,则触发ACK超时重传机制,即重新发送未被确认的拥塞窗口大小的数据包,其中拥塞窗口表示发送方能够发送出去的但还未收到ACK包的最大数据包数量;ACK包带有用于拥塞控制的参数,包括带宽估计、往返时延和拥塞窗口大小;
NAK精确重传机制:接收方在接收数据包时,会检测是否有丢包事件发生,当丢包检测成功时,会向发送方传输带有丢包序号的NAK包,发送方会根据NAK包精确重传丢失的数据包,避免重复发送接收方已收到的数据包;
拥塞控制机制:每收到一个NAK包,发送方会根据是否连续丢包来判断是随机性丢包,还是链路拥塞,当判断为拥塞时则进行降速处理;发送方会利用往返时延的变化情况来进一步判断网络是否拥塞,增加拥塞判定的准确性,并以此动态调节发送速率,以避免随机性丢包引起的降速处理;若判定为拥塞,则动态调整发送数据包的发包间隔TSND和/或拥塞窗口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5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