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BJ组织修复薄膜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6218.X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5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祖勇;张皓哲;吝楠;马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08 | 分类号: | A61F2/08;A61L27/46;A61L27/16;A61L27/18;A61L27/24;A61L27/50;A61L27/5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张伟;魏娟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bj 组织 修复 薄膜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TBJ组织修复薄膜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层次区域结构:中间层为具有梯度变化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区域,中间层两侧分别为均一的聚合物区域和均一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区域;
所述均一的聚合物区域由高度取向排列的微纳米尺度沟槽-山脊结构组成;
所述梯度变化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区域中表面沟槽-山脊结构及元素成分呈现梯度线性变化;
所述均一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区域由各向同性表面构成或者各向异性沟槽-山脊结构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BJ组织修复薄膜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度取向排列的微纳米尺度沟槽-山脊结构中沟槽结构相互连通,而山脊结构相互分隔,高度和长度分别在50~2000nm和50~500μm范围内,且山脊表面具有高度线性排列的纳米沟槽-山脊结构;
所述梯度变化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区域中沟槽-山脊结构的山脊长度、高度、数量沿均一的聚合物区域向均一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区域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BJ组织修复薄膜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均一的聚合物区域由聚己内酯及其衍生物、聚乳酸及其衍生物、胶原及其衍生物、聚乙醇酸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均一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区域由聚合物与CaP微纳米颗粒按质量百分比50~70% : 30~50%构成,其中,聚合物为聚己内酯及其衍生物、聚乳酸及其衍生物、胶原及其衍生物、聚乙醇酸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梯度变化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区域中CaP微纳米颗粒由聚合物区域一侧至均一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区域一侧梯度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TBJ组织修复薄膜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CaP微纳米颗粒中掺杂有硅、镁、钴、铁、锶、钽、锌、银、铜中至少一种;
所述CaP微纳米颗粒中的粒径尺寸小于50μm,陶瓷成分选自磷酸钙及其衍生物、羟基磷灰石及其衍生物中至少一种,钙/磷摩尔比为1.6~1.7。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TBJ组织修复薄膜型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合物颗粒依次通过双辊开炼、热压成型得到聚合物薄膜;
2)将聚合物颗粒与CaP微纳米颗粒共混复合后,依次通过双辊开炼、过筛、热压成型得到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薄膜;
3)将聚合物薄膜与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薄膜通过热压融合,拼接成TBJ支架前体;
4)将TBJ支架前体沿垂直于拼接线轴向拉伸,使应变颈缩刚好越过拼接区域或者扩展至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区域,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TBJ组织修复薄膜型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双辊开炼的工艺参数为:双辊温度高于聚合物熔点5~15℃、转速1~3 rpm、开炼时间0.5~1.5h;
步骤1)中,热压成型的工艺参数为:预加压强4~6MPa、温度高于聚合物熔点5~15℃、保压50~70min,室温冷却8~16h。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TBJ组织修复薄膜型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聚合物颗粒在双辊开炼条件下处于熔融状态,双辊开炼的工艺参数为:双辊温度高于聚合物熔点5~15℃、转速1~3 rpm、开炼时间0.4~0.6h;再将CaP微纳米颗粒掺杂加入熔融聚合物,开炼共混50~70min;
步骤2)中,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热压成型的工艺参数为:预加压强4~6MPa、温度高于聚合物熔点5~15℃、保压50~70min,室温冷却8~16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621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路定向拾音的音频输出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钻孔自动定位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