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连续加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6348.3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7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龙;李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恒丰医疗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2 | 分类号: | C02F1/02 |
代理公司: | 湖北维智联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91 | 代理人: | 陈鸿伟 |
地址: | 435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连续 加热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连续加热设备,包括泵体、导体管道、电控阀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控制器、交流电源和至少两个加热电极;泵体设置在导体管道的进液端,电控阀门设置在导体管道的出液端;导体管道包括直道部和至少一个弯折部,弯折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直道部;弯折部的入口端设置有湍流器,湍流器用于搅拌进入弯折部的流体。本发明提供的流体连续加热设备通过分别设置于导体管道首尾两端的泵体和电控阀门,再依靠导体管道、加热电极和交流电源,能够依靠导体管道本身具有的电阻产生电热,确保对流经液体的灭菌效果。另外,依靠设置在导体管道的入口端的湍流器,使其更均匀地在导体管道的弯折部中进行加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体连续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乳制品、饮料、饮用水等液态饮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灭菌,以在保证灭菌效果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这种灭菌工艺也可用于对制药或生物安全实验所排放的活毒废水进行灭菌。
为确保对加热液体的充分灭菌,通常要将液体(一般为水溶液或以水为溶剂的混合物)的温度加热至高于标准沸点20℃左右,并且对于不同的液体,所需要加热到的温度并不相同,因此用于进行液体在流动状态下加热灭菌的设备必须具备可调整的功能。另外,由于加热设备当中的加热元器件不宜设置过多,因为设置过多的加热元器件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使得灭菌处理的成本较高。然而,如果不设置足够的加热元器件,又容易造成流体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也因此会产生灭菌不均匀的不良后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提供一种流体连续加热设备。
本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流体连续加热设备,包括泵体、导体管道、电控阀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控制器、交流电源和至少两个加热电极;
所述泵体设置在所述导体管道的进液端,所述电控阀门设置在所述导体管道的出液端;所述导体管道包括直道部和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直道部;
所述加热电极设置在所述直道部上,所述交流电源的一个电极端与所述加热电极电连接,另一个电极端与所述弯折部电连接;
所述弯折部的入口端设置有湍流器,所述湍流器用于搅拌进入所述弯折部的流体;
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流量计分别设置在所述导体管道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流量计、所述电控阀门、所述泵体和所述交流电源电连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湍流器包括连接管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管的管内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直道部和所述弯折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弯折部的内弯侧。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为圆锥状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底边沿与所述管内壁平滑过渡连接,所述凸起部的顶部为圆滑顶部。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湍流器包括连接管、连接装置和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直道部和所述弯折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螺旋桨可在流体的驱动下旋转。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桨包括至少两片桨叶,所述螺旋桨的旋转面与流体的流动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桨包括至少三片桨板;所述螺旋桨的旋转轴与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弯折部上,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导体管道的出液端附近,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泵体的出水口附近的所述导体管道上。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体管道包括3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为弧形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为180°;所述温度传感器还包括尾端温度传感器,所述尾端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流量计附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恒丰医疗制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恒丰医疗制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63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