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滞通信网络环境的列车运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7017.1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8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董海荣;白卫齐;张子轩;张琦;荀径;王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L15/00 | 分类号: | B61L15/00;B61L23/18;B61L27/70;B61L2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刘源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网络 环境 列车 运行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时滞通信网络环境的列车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实时状态信息,以及列车运行受到干扰、列车系统时滞时的运行参数;
基于所述实时状态信息和所述运行参数,建立多列车系统时滞控制模型;
定义多列车协同运行过程中的信息交互机制,建立不同列车之间运行信息交互的信息传递拓扑模型;
对所述多列车系统时滞控制模型进行非线性变换处理,建立通信时滞环境的多列车控制模型;
通过分布式协同时变增益控制算法,求解所述通信时滞环境的多列车控制模型,获得列车的控制参数;
基于该控制参数,并结合所述信息传递拓扑模型,对列车进行控制;
所述实时状态信息包括列车实时位置和实时速度,所述运行参数包括外部阻力、牵引/制动单元惯性时滞;
所述的基于所述实时状态信息和所述运行参数,建立多列车系统时滞控制模型包括:
定义由N辆列车组成高速列车多列车系统,建立第i辆列车的动力学模型
式中,pi(t),vi(t)和mi分别表示列车i的位置、运行速度以及列车质量,Fi(t)和fi(t)分别表示列车i的获得的牵引力和制动力,ui(t)表示牵引单元或者制动单元收到的控制命令,miR(vi)表示列车i运行方向受到的基本阻力,c0,cv与ca为戴维斯系数;ι表示牵引单元/制动单元惯性时滞系数;
所述的对所述多列车系统时滞控制模型进行非线性变换处理,建立通信时滞环境的多列车控制模型包括:
建立多列车误差模型用于获得列车实时运行状态中位置xi,1与期望跟踪位置p0之间误差,以及列车速度xi,2与高铁多列车系统参考巡航速度v0之间误差;式中,pr,i=p0-(i-1)l,l表示列车最小安全追踪间隔;
对所述列车动力学模型中的牵引力Fi(t)、制动力fi(t)和列车i运行方向收到的基本阻力miR(vi)进行变换,获得
基于公式(3)获得如下公式
定义列车运行状态变量xi=[xi,1,xi,2,zi]T (5)
和
Fi=miιui+(1+ι(cv+2cavi))fi-miι(cv+2cavi)R(vi) (6),
获得简化的列车动力学方程
其中,
结合所述简化的列车动力学方程,建立在恒定通信时滞τ环境下的通信时滞环境的多列车控制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过分布式协同时变增益控制算法,求解所述通信时滞环境的多列车控制模型,获得列车的控制参数包括:
建立分布式协同控制律
其中,如果i=1,即考虑车队中第一列车,此时取b1=1,否则,bi=0;如果在所述信息传递拓扑模型中,第i列车与第j列车存在信息交互,则ai,j=1,否则,ai,j=0;ρ为待设计已知正常数;P(γ(t))为代数黎卡提方程正定解;γ(t)为时变低增益参数,满足h为一足够小正常数,满足:
算式(10)中,为时变时滞最大值,h满足时,针对任意列车,均有及对任意j∈I[1,N-1],参数满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701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