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7148.X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6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瞿金荣;张晓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倍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12 | 分类号: | C08J9/12;C08L67/02;C08K3/34;C08K3/26;C08K3/36;C08K3/22;C08K3/04;C08K3/30;C08G63/91;B29C48/92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项丽;仇波 |
地址: | 215557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二氧化碳 发泡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的原料组成包括:80份‑100份的PET、1份‑10份二氧化碳发泡剂、0.1份‑4份扩链剂、0.1份‑10份成核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可以用于军工、医疗、航空、船舶、电子、汽车、仪器、电源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泡材料,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属于发泡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发泡是一种新型发泡材料,具有质轻、无毒、无臭,吸水性低等优点,其凭借自身优异的刚度及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风电、汽车、船舶及航空航天领域。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发泡材料是将PET和其他原辅材料烘干后,在双螺杆挤出机内和扩链剂进行改性,采用的发泡剂大多数为环戊烷。该套技术PET需要分两次进行挤出,能耗高,且经过二次加工后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风险,这容易导致材料性能减弱,从而影响最终物理性能;另外,环戊烷属于易燃易爆化工品,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短、能耗低、产量高的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的二氧化碳发泡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该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的原料组成包括以下重量组分:80份-100份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1份-10份二氧化碳发泡剂、0.1份-4份扩链剂、0.1份-10份成核剂。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二氧化碳发泡剂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发泡剂安全环保,同时,特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其他特定原料组成协同作用,使得该发泡材料泡孔均匀,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扩链剂包括均异氰酸酯、双酰亚胺酯、双环羧酸酐、双环氧乙烷化合物、双环亚胺醚化合物、内酰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成核剂包括滑石粉、碳酸钙、二氧化硅、明矾、二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炭黑、云母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
将PET、扩链剂、成核剂干燥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
塑化后,在双螺杆挤出机套筒上,注压二氧化碳发泡剂至套筒内,模具成型,制得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双螺杆挤出时,顺次排布的12个温度区,一区温度为 30℃-80℃,二区温度为240℃-280℃,三区温度为240℃-280℃,四区温度为240℃-280℃,五区温度为240℃-280℃,六区温度为240℃-280℃,七区温度为230℃-260℃,八区温度为 230℃-260℃,九区温度为230℃-260℃,十区温度为230℃-260℃,十一区温度为230℃-260℃,十二区温度为230℃-260℃。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双螺杆挤出时,模具温度为220℃-280℃,螺杆转速 30r/min-100r/min。
本发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可以用于军工、医疗、航空、船舶、电子、汽车、仪器、电源等领域。比如可以作为军工材料、医疗材料、航空材料、船舶材料、电子材料、汽车材料。
本发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短、能耗低、产量高,产品直接通过双螺杆挤出机一步成型,比现有技术省了造粒改性的环节。而且经过该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整个过程只有一次加热成型,产品降解风险小,物理性能得到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倍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倍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71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