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雾生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7295.7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6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联兵;徐兵伟;李罗扣;张存旺;樊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046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成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冶金行业气雾冷却及环保抑尘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包括供气管道、供水管道、气雾混合腔、反射导流锥体、气雾输出管道;反射导流锥体设于气雾输出管道中,反射导流锥体首端由气雾输出管道头端伸出;气雾输出管道上开设气雾出口孔、气雾入口孔;气雾输出管道由气雾混合腔尾端开口处延伸至气雾混合腔内腔中,气雾入口孔位于气雾混合腔尾端开口处内侧;气雾混合腔首端开设有以反射导流锥体轴线为中心线的气路入口、与反射导流锥体首端表面垂直的水路入口。本装置通过气雾混合腔将水气混合生成气雾,气雾经管道输送到各个气雾使用点,无需在使用点安装喷嘴,解决现有气雾装置管路结构复杂、喷嘴易堵塞和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行业气雾冷却及环保抑尘装置技术领域,适用于铸坯冷却、轧钢控轧控冷及煤焦场地、矿粉场地、冶金固废处理的抑尘和除尘等。
背景技术
气雾冷却和抑尘除尘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传统的气雾生成装置是将水和气(压缩空气、氮气等)通过管道独立输送到大量的使用点,每个使用点采用气雾喷嘴将水和气混合后生成气雾。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这种气雾应用方式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大量的气雾喷嘴,管路较为复杂,不易安装,使用成本高,喷嘴容易发生堵塞。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雾生成装置,通过气雾混合腔将水气混合生成气雾,生成的气雾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气雾使用点,无需在使用点安装喷嘴,降低了安装难度,解决现有气雾装置管路结构复杂、喷嘴易堵塞和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包括:供气管道、供水管道、气雾混合腔、反射导流锥体、气雾输出管道;
所述反射导流锥体呈首尾两端均为锥体结构的结构体,反射导流锥体设置于所述气雾输出管道中,反射导流锥体周向外壁与气雾输出管道内壁无缝连接,反射导流锥体首端由气雾输出管道头端伸出;
气雾输出管道上于所述反射导流锥体尾端锥体结构对应处开设有气雾入口孔,气雾输出管道远离反射导流锥体的一侧沿气雾使用工作范围布设,所述布设于气雾使用工作范围处的气雾输出管道上开设有多个气雾出口孔;
所述气雾混合腔尾端设置有开口,气雾输出管道由所述气雾混合腔尾端开口处延伸至气雾混合腔的内腔中,气雾混合腔尾端开口处与气雾输出管道外壁无缝连接,所述气雾入口孔位于气雾混合腔尾端开口处内侧;
气雾混合腔首端以反射导流锥体轴线为中心线开设有气路入口,所述气路入口与所述供气管道连通;
气雾混合腔首端还开设有与所述反射导流锥体首端的锥体结构表面垂直的水路入口,所述水路入口与所述供水管道连通。
对上述结构进行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气雾混合腔首部呈由气雾混合腔首端至气雾混合腔中部逐渐扩大的第一喇叭状结构,所述第一喇叭状结构的内壁与所述反射导流锥体首端外表面平行;
气雾混合腔尾部呈由气雾混合腔尾端至气雾混合腔中部逐渐扩大的第二喇叭状结构,所述第二喇叭状结构的内壁与所述反射导流锥体尾端外表面平行。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反射导流锥体首端锥体结构的母线与其轴线的夹角大于所述反射导流锥体尾端锥体结构的母线与其轴线的夹角。
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气雾混合腔中部呈筒状结构;
所述反射导流锥体的中部呈圆柱状结构体;
所述筒状结构的气雾混合腔中部的长度小于所述圆柱状结构体的反射导流锥体的中部的长度。
又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供气管道、所述供水管道均与所述反射导流锥体同轴设置,供水管道管径大于供气管道管径;
所述气雾混合腔上的所述水路入口与气雾混合腔上的所述气路入口紧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72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