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非隔离并网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7303.8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0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卫民;郭清凯;安丽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H02M1/12;H02J3/3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成秋丽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有源 功率 功能 隔离 并网 逆变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非隔离并网逆变器,包括:第一电感、第二功率开关、第一功率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解耦电容、第二电感、第四功率开关、第三功率开关、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二解耦电容、第一直流电源、第二直流电源、滤波电容、第三电感、检测电路、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第一电感电流、第二电感电流、电网交流电压、入网电流,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将所述检测电路的反馈信号转换成驱动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第一至第四功率开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非隔离并网逆变器结构简单,实现了纹波功率的解耦,并避免了大容量输入滤波器的使用,体积小,成本低,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非隔离并网逆变器。
背景技术
并网逆变器广泛应用于并网系统,实现能量并网。但是,在进行功率变换时,并网侧二次脉动功率导致低频输入电流纹波,不但影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还会减少电容、电池等元器件寿命。因此,处理好输入输出端瞬时功率的不平衡,消除二次脉动功率对并网系统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中国专利CN201310069154.1公开的电压电流混源型并网逆变器拓扑中,其具有电感压降小、导通损耗小、开关损耗小、高频下高效率的特点,但是输入侧并联着大电容,成本高。
本发明采用地控制结构简单,并在控制过程中实现了纹波功率的解耦,避免了大容量输入滤波器的使用,从而减小原有缓冲电容的容量,降低了成本,且本发明为非隔离并网逆变器,效率高,体积小,成本低且结构简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非隔离并网逆变器,以解决目前并网逆变器中存在的二次脉动功率对系统的影响及大容量输入滤波器的使用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非隔离并网逆变器,包括:第一逆变电路001、第二逆变电路002、第一直流电源E1、第二直流电源E2、滤波电容Cf、第三电感Lg、检测电路005、控制电路006;
所述第一逆变电路001包括第一电感L1、第一有源功率解耦电路003和第二功率开关S2,所述第一有源功率解耦电路003包括第一功率开关S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解耦电容C1;
所述第二逆变电路002包括第二电感L2、第二有源功率解耦电路004和第四功率开关S4,所述第二有源功率解耦电路004包括第三功率开关S3、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二解耦电容C2;
所述第一直流电源E1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感L1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阳极、所述第一功率开关S1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S1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阳极、所述第一解耦电容C1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功率开关S2一端、所述第一解耦电容C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S2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感Lg一端、所述滤波电容Cf一端、所述第四功率开关S4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Lg另一端与电网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D2阴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阳极的连接点分别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E1负极、所述第二直流电源E2正极、所述滤波电容Cf另一端、所述电网另一端及地线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功率开关S3一端、所述第二解耦电容C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解耦电容C2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功率开关S4另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功率开关S3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感L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流电源E2负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73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