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控智能磨浆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8732.7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1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斐;徐丽斌;牛嫚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纳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9/04 | 分类号: | B02C9/04;B02C7/08;B02C7/14;B02C7/16;B02C7/18 |
代理公司: | 太原荣信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杨凯;连慧敏 |
地址: | 030032 山西省太原市综改示范区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 智能 磨浆机 | ||
本发明属于磨浆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智能磨浆机,所述第一磨浆机、第二磨浆机、第三磨浆机的下方均通过电机设置在机体上,所述第一磨浆机、第二磨浆机、第三磨浆机均通过出浆管连接在总出浆口,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流量调节器,所述进水管通过流量调节器连接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在第一磨浆机上,所述进水管通过流量调节器连接有加压泵,所述总出浆口处设有蛋白浓度显示器,所述蛋白浓度显示器通过数控线分别连接在流量调节器、数控箱上,所述数控箱设置在机体上。本发明通过蛋白浓度显示器来测定豆浆蛋白浓度,由数控箱设定数字并通过流量调节器控制蛋白浓度,实现了磨浆机营养数据的控制。本发明用于豆制品的加工研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磨浆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智能磨浆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豆制品加工机都为单体磨浆机加搅拌机,需要磨制三次,费时、费力并且不卫生,工作效率很低,而且豆浆的蛋白浓度没有数显,都为人工操作,没有营养数据,控制很不便于操作,因此影响下一步豆制品的生产加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的豆制品加工机工作效率低、控制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作效率高、生产环境卫生、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的数控智能磨浆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数控智能磨浆机,包括第一磨浆机、第二磨浆机、第三磨浆机、机体、电机、出浆管、总出浆口、进水管,所述第一磨浆机、第二磨浆机、第三磨浆机顺次阶梯式连接,所述第一磨浆机、第二磨浆机、第三磨浆机的下方均通过电机设置在机体上,所述第一磨浆机、第二磨浆机、第三磨浆机均通过出浆管连接在总出浆口,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流量调节器,所述进水管通过流量调节器连接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在第一磨浆机上,所述进水管通过流量调节器连接有加压泵,所述加压泵分别连接有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有第二磨浆机,所述第三出水口连接有第三磨浆机,所述总出浆口处设有蛋白浓度显示器,所述蛋白浓度显示器通过数控线分别连接在流量调节器、数控箱上,所述数控箱设置在机体上。
所述第一磨浆机包括进料斗、第一管式上砂轮盘、第一手轮、推力轮轴、第一磨浆机上机盖、压力传感器、显示屏、第一上砂轮、第一下砂轮、第一轴杆、粉碎刀、托盘,所述进料斗的底部连接有第一管式上砂轮盘,所述进料斗的顶部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管式上砂轮盘的外侧面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管式上砂轮盘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手轮,所述第一手轮的底部设有推力轮轴,所述推力轮轴与第一磨浆机上机盖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有显示屏,所述第一管式上砂轮盘穿过第一磨浆机上机盖的顶部,所述第一管式上砂轮盘的底部固定有第一上砂轮,所述第一上砂轮的下方设有第一下砂轮,所述第一下砂轮通过第一螺母固定在第一轴杆上,所述第一轴杆的顶部通过第二螺母固定有粉碎刀,所述第一下砂轮设置在托盘上,所述第一上砂轮与第一下砂轮的外部设有离心甩干网,所述托盘固定在第一轴杆上,所述托盘与第一磨浆机上机盖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杆的底部穿过第一磨浆机上机盖的底部,所述第一轴杆的底部固定有第一轴杆头,所述第一磨浆机上机盖的底部设有磨浆机壳体插入棒,所述第一磨浆机上机盖的侧面设有第一出浆口,所述第一出浆口通过出浆管连接在总出浆口,所述第一出浆口的上方设有第一出渣口。
所述第一磨浆机上机盖的下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壳体、高速电机、电机轴,所述电机壳体内设有高速电机,所述高速电机上设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设置有与第一轴杆头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电机轴与第一轴杆头插装,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与磨浆机壳体插入棒相配合的磨浆机壳体插入孔,所述磨浆机壳体插入棒与磨浆机壳体插入孔插装。
所述磨浆机壳体插入孔的底部设有电磁力棒,所述磨浆机壳体插入棒采用永磁体或铁。
所述第一磨浆机上机盖与电机壳体之间设有减震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纳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太原纳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87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彩膜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 下一篇:轨道交通车辆电子设备的识别方法及系统